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中外史纲要(上)
盛世同收南北乐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劝课农桑诚有道——农业的新发展



肌理细腻骨肉匀——手工业新高度
户盈罗绮竞豪奢——商业的新繁荣
盛世同收南北乐——经济重心南移
一、劝课农桑诚有道——农业的新发展
南宋《耕获图》
吴中厥壤沃,厥田腴,稻一岁再熟,蚕一年八育。……吴中之民开荒垦洼,种粳稻,又种菜、麦、麻、豆,耕无废圩,刈无遗垄。
——[南宋]吴泳《隆兴府劝农文》
1.从史料中你发现了南宋什么新耕作技术?这种技术有何特点?
稻麦复种制
轮番耕作
2.高转筒车的运用和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对农业有何影响?结合教材60页“历史纵横” 分析它与当时社会人口变化有何关系?
提高粮食产量
促进人口增长
辽夏金元时期,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
一、劝课农桑诚有道——农业的新发展
猜谜语:“嘴里吐白毛的假桃子”打一经济作物?
①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
②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③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棉花的种植与推广有何影响?
元朝,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提升了棉纺织的工作效率。推动我国棉纺织业发展,棉布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主要衣料。松江(今上海)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棉纺织业中心。
1.棉纺织业
二、肌理细腻骨肉匀——手工业新高度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碗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元代景德镇青花牡丹纹瓶
“如传世的青花瓷
自顾自美丽”
元代瓷器釉里红
特点:工艺达到高峰、风格各异、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美观实用等。
歌词里的文物
2.制瓷业
二、肌理细腻骨肉匀——手工业新高度
北宋毕昇
泥活字版
3.印刷业
印刷术的西传是通过陆、海丝绸之路逐步推进的,先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再传到欧洲。……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用铅、锡、锑合金制造西方字母活字,开创了欧洲文明史的新纪元。
——袁行霈、邓小南《中华文明史(第3卷)》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4.矿冶业
手工业新高度
农业
新发展
商业
新繁荣
粮食产量提高
新经济作物种植
人口增长
一定程度打破自然经济结构
棉纺织技术革新
制瓷工艺达到高峰
煤成为生活生产的燃料
印刷业推动文化普及和造纸业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新发展为商业经济和城市新繁荣奠定基础。
新耕作技术
新灌溉工具
新水稻品种







《清明上河图》中北宋汴梁
坊市界限被打破
1.城市贸易
画里有话
三、户盈罗绮竞豪奢——商业的新繁荣
材料一:“辐辏骈集,数倍土著,今之富商大贾,往往而是。”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吴自牧《梦梁录》
材料三:“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
——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四:宋孝宗时超过北宋杭州的人口,达到26万户,至南宋末年则有38余万户,120余万口。
——摘自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南宋临安
富商云集往来
突破时间限制
商品种类丰富
城市规模巨大
三、户盈罗绮竞豪奢——商业的新繁荣
据统计,到北宋元丰(1078—1085)年间,宋境共有市镇1871个。南宋疆域缩小,但见诸记载的市镇仍有近2000个,此外还有4000—5000个集市。两者相加,宋代大约有6000—7000个圩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上述史料中记载的是哪种贸易?它反映了宋朝怎样的经济现象?
2.基层贸易
基层市场蓬勃发展,民间贸易活跃,商品经济繁荣。
数你能说
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地点也会变化。
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
3.边境贸易
南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1)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建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4.海外贸易
▲北宋”交子”
▲ 南宋”会子”
▲ 元朝“交钞”
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推动了纸币产生;纸币产生又促进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5.新型货币产生
1.结合教材62页和上述史料指出唐宋的经济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奠定了怎样的社会格局?
黄河中下游南移到长江中下游
户口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
四、盛世同收南北乐——经济重心南移
2.影响辽宋夏金元社会经济的因素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科技发展)
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政府政策等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货币:货币统一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南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主要得益于(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相对稳定  ④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学以致用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
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重心南移
北宋进士情况表
地区 南方 北方 南北方
人数 9164 466 9630
占百 分比 95.2% 4.8% 100%
数据参考:[美]贾志扬《宋代科举》
两则材料中反映了科举考试的什么现象?宋朝政府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措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措施的?
科举考试分南北卷、南北榜
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
一定时期的经济决定了一定时期的文化。
强调公平竞争
反映当时社会的哪些新变化?
姓名 朝代 官位 家庭情况简介
范仲淹 北宋 参知政事 知颍州等 家境贫寒,父因病卒于任所,母贫困无依
欧阳修 北宋 参知政事 兵部尚书 家境贫寒,买不起写字用的纸笔
李邦彦 南宋 太宰 银工
京镗 南宋 丞相 经营盐铺
科举制下的社会缩影
门第观念淡化;社会身份趋于平等
▲ 隋朝大运河
找异同
南粮北运
南财北运
南粮北运
异样路径,同样情怀
巩固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