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 《学会学习——跳出思维的“框框”》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 《学会学习——跳出思维的“框框”》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学会学习-跳出思维的“框框”》教学设计-鲁教版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级上册
【活动目标】
1. 认识思维定势,了解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2. 通过课堂活动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打破思维定势的三个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1. 正确认识思维定势及其作用;
2.掌握打破思维定势的三个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难点】
通过课堂活动训练体会如何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能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活动对象】
四年级学生
【活动方法】讲授法、视频展示、故事感悟、头脑风暴、小组合作、表达性绘画创作
【活动准备】课件、创作卡、卡纸、易拉罐图片、吸铁石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
1.游戏名称:猜猜它是谁游戏规则:根据影子猜卡通人物。
2.交流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出来这些卡通人物是谁了吗 在游戏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呢 随机提问,分享感受。
师:看到有的同学还意犹未尽,接下来我们来玩第二个游戏,看看这次你是否能有所突破。
3.游戏名称:手指魔法 游戏规则:请五指相对,用力按压,中指弯曲并贴紧,在保证中指不分离的前提下,按照大拇指、食指、小指、无名指的顺序,将手指依次分开。
4.分享交流
生 1:没想到还有别的方法,一开始就理解为题目要求按照一样的方式分开,其实题目只是规定了顺序,没有规定方法。
生 2:老师刚才的魔法像框框一样,限制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师:同学们分享的很精彩,说老师刚才的魔法像框框一样。那是什么框住了你的思维呢 真的是老师的魔法吗?
生:不是。
师:其实不是老师的魔法,而是我们心理学中讲的“思维定势”。什么是思维定势呢?像我们刚才这种按照习惯的、固定的“框框”去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思维定势?它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呢? 随机提问。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棒,思维定势具有两面性,积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缩短思考的时间,提高效率。消极影响:限制思维的发散,面对新的问题还会以解决旧问题的方法去做,使思维僵化、视野狭窄,也限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思维定势这个“框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我们该怎样对待它呢?
随机提问。师总结:我们知道了思维定势有两面性,所以当这个“框框”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利的时候,我们就遵循它。而当它限制我们、阻碍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打破它,从“框框”里面跳出来。那如何跳出思维的“框框”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通过三个活动重点聊聊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板书。
二、展开活动
活动一:你抢我答师: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快速读题后,大声说出你的答案,注意每人只说一次。
第一题,准备!李爷爷家的池塘里有一株浮萍,它每天以一倍的速度增长繁殖,如果不受任何限制,20天它就能长满池塘。李爷爷想知道浮萍多少天长满一半池塘
师:再仔细思考,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谁能给大家讲讲?师:刚才很多同学脱口而出 10天,在我们以前形成的数学思维里,看到一半马上想到是20除以 2,结果做错了。准备抢答第二题。一根绳子长 176米,第一次用去 66米,第二次用去 70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多少米   
生:40。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的回答么?你是怎么算的?)
师:有的同学习惯性认为题目中告诉了原来的长度与减去的长度就应该求剩下的长度,没有认真思考题目给出的问题。通过刚才这两道题目你有什么感受?生:在以后做题的时候要认真思考,看明白题目要求,不能着急。
师:总结的非常好,这也是我们跳出思维的框框的第一个方法:仔细思考明题意。
让我们接着来看活动二。
活动二:脑洞大开
师:我们先来通过一段创意动画感受下什么叫脑洞大开。出示创意动画,谈感受。
生 1:很神奇,和我们预想的结局不一样。
生 2:和我们的原来印象中的不一样,发现很神奇。
师:动画当中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认知,小小的蝴蝶可以压倒沉重的铁块,锋利的菜刀切不动胡萝卜,这些和我们以往生活的角度是不同的。其实很多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换个角度打破常规有时候会让问题迎刃而解。下面让我们来通过具体例子感受下。出示故事《奇怪的房东》生自由回答。出示故事结尾。随机提问。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随机提问。
师小结: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会让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方法。板书
活动三:思维闯关
师:同学们,在思维闯关之前,请大家思考一下一根线条能做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先放在心里,让我们通过视频感受下。出示创意视频谈感受。
师:其实这是一个广告,你能猜出是什么广告吗?
生:笔。
师:对,这是一个关于笔的广告,创意者通过发散思维将笔的线条与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蕴含了无限可能,非常有新意。下面就让我们运用自己的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完成接下来的闯关吧!
第一关:字从口出
将“口”这个字加上两笔笔画,可以变成哪些字?
要求:三十秒的时间在纸上写出你能想到的最多的字,写完后全班展示,看哪个同学写出的字最多。
第二关:变废为宝说说易拉罐的用途。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易拉罐的用途,并记录到纸条上,不评判不议论不反复解释,想法越新奇越好。时间三分钟。选派代表贴到黑板上。看看哪个小组的答案最有创意性。
师:通过发散思维,我们得到了易拉罐的这么多种用途,你平时使用过程中想到了吗 所以打破思维定势的第三个方法就是发散思维创新意(板书)。以后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寻找一个物品的多种用途,尝试一道题的多种解法等,来拓展我们的思维。  
终极大闯关:神笔马良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创作卡中给出的长方形框架为基础画一幅画,并给你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提示:图画可以任意大小,想法越新奇越好。选派代表进行班级展示,并贴到黑板上。
师:看到这一幅幅图画,听了同学们的描述,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
三、总结升华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呢 对之后你的学习及生活有什么启发呢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思维定势,了解了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顺利完成了三个活动,成功找到打破思维定势的三个方法,也通过闯关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利用好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也能够跳出思维的“框框”,运用今天所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敏捷。做一个敢于打破思维定势的人,做一个敢于尝试创新思维的人。感谢大家今天的分享。课后延伸: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我们下节课探讨。下课。
《跳出思维的“框框”》课后反思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课后静心反思,总结经验,思考不足,让自己的课堂和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在执教本节心理健康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成功小经验
1.小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将热身游戏、“你抢我答”、“字从口出”、“变废为宝”“神笔马良”等闯关活动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思考、主动体验,这样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下课后,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跟我分享了不少课堂上没来得及交流的本课内容。
2.丰富的画面抓人眼球 在本节课的 PPT 课件制作中,我关注了图片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合理选择,尽量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到新奇有创意,这样也会增强视频动画的吸引性。从学生观看视频后的访谈中,证实我的尝试是成功的,我用心的设计得到了学生的欢迎。
3.巧用背景音乐营氛围在本节课的 PPT 课件制作中,我还插入了多处背景音乐,尽量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创作中感到放松,感到舒适。就像《课程标准》中强调“像心理健康课这样的课程体现的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以学生体验为主的一种教育,它不需要作业,更不需要考试,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感悟。通过参与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行为认知水平”。希望通过本节心理健康课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伴随着轻音乐,在思维的创意里徜徉。
二、需要提升的地方
1.活动性太强,对突破“框框”的方法总结不到位本节课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就是一个个小活动的设计,有趣又具启发性,可是有的学生只关注了活动,却忽视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部分同学只看热闹,没看门道。所以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突破思维“框框”的方法不止如此 在本节课中,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学习中打破思维“框框”的三种方法,即认真思考、换个角度、发散思维,其实方法不止这些,还需要提炼和补充,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每位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在活动和体验中,了解了思维定势对人的影响,并学会一定的方法去打破学习中的思维定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