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1 创新改变生活(课件44张PPT+教学设计+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2.1 创新改变生活(课件44张PPT+教学设计+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2023年9月最新版
生活常见的废旧物品
你能把它们改造成有用的东西吗?
观看视频《废旧物品轻松改造再利用》
大开脑洞的小发明
有点怪?不确定……再看一眼
别出心裁的点子
突发奇想的灵感
独具匠心的构思
创新无处不在
生活处处有创新
一个别出心裁的点子
一个突发奇想的灵感
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
……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
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爱迪生
改良电灯泡
爱迪生
改良电灯泡
课本 P15
探究与分享
爱迪生
改良电灯泡
课本 P15
探究与分享
马克思花40年
创作《资本论》
爱迪生
改良电灯泡
课本 P15
探究与分享
马克思花40年
创作《资本论》
每个航天项目
都有上千人参与
创新让我们得到惊喜、成就感、尊重和认可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思维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创新让生活
更美好
创新带给我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01
02
03
0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中国指出了“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
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智慧医疗:大数据时代
医疗信息在患者、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和医护人员间更方便地流动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校对产生的误差。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制度
中国独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极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广泛性,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近年来,国务院机构改革、政府简政放权等都属于制度创新。
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公平正义
推动社会进步
创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观看视频《科技改变生活》
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具备高清晰的三维立体视频技术,滤除人手的颤抖功能,器械可以达到人手不能触及的空间,几乎不可能犯错。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支付体系。中国银联发布的《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显示,77.5%的手机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
无人超市
比起传统零售商店空间大、备货多、人工服务操作较慢等特点,无人超市具有小空间、低库存、方便快捷等优点。超市配备有数十个AI监控摄像头,且顾客扫码进出都是实名认证的,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是经过大数据分析后精选的,可以根据消费者喜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声音捐赠活动公益活动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喜马拉雅等互联网企业都发起了声音捐赠活动,用户可以通过朗读书籍段落实现公益捐赠,给视觉障碍人士有声书籍的陪伴。“声音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艺人明星,也有专家学者,有小学生,也有退休老人。大家一起用声音关爱弱势群体、助力文化传承、传递公益理念。
P16 探究与分享
请你谈谈对于这些情境的感受。
这样的改变会带来哪些好处?
创新能否只是纯粹为了满足个人需要?创新是否一定要具有社会价值?
创新为什么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创新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不管是否出于满足个人兴趣的需要,都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创新应该是能够促进人类进步的,必须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所以,创新不仅满足个人兴趣 ,而且与人民幸福生活紧密联系
观看视频《新华社记者实测印证“大数据杀熟”》
任何创新都不能成为违法的理由
即使是发自个人兴趣的创新行为,也要遵守基本的法律和道德准则,创新不等于胡作非为
原始人学会用火、畜牧、种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和动力机械技术为代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机和内燃机为代表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
古代农民刀耕火种
现代温室种植技术
实验室无土栽培
未来的全自动漂浮农场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2016年,韩国确定九大国家战略项目
包括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慧城市、虚拟现实等
作为发掘新经济增长动力和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新引擎
2022年10月美国发布《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
以确保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地位
加快微电子和半导体的制造创新速度,实施先进制造以支持生物经济
开发创新材料和加工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未来
2023年2月德国提出《未来研究与创新战略》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在能源、材料和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
利用数字化技术,减少资源消耗,促进生物技术与数字化、微型化和人工智能等其他尖端技术相结合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
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30870亿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推动中国走向富强,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观看视频《深圳的发展故事》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①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②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思维导图
0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不是改革开放。
易错易混知识点
02
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03
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
04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而不是所有国家。
05
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废旧轮胎养花、用废旧羽毛球制作创意作品生活中类似的事随处可见。这说明( )
A.生活处处有创新
B.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C.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
D.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随堂练习
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不少运动员收到了高精度定位导航设备。该设备通过超声波探头和摄像头实时监控障碍物,并通过震动引导使用者避开。可见( )
①创新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②创新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技术创新能推动经济增长
④创新能让人们更有幸福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堂练习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5G通信、云转播等新兴科技投入使用,让置身千里之外的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赛事观看体验;面向听障人士的AI手语解说,让处于无声世界的特殊人群更好地参与到这场盛事之中。上述材料表明( )
A.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便捷,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B.时代呼唤创新,线上观赛已经完全取代了线下观赛
C.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创新决定一切
D.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最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最高
随堂练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说明( )
①创新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创新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 ②④
随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 2.1 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本框所属单元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本框所属课程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教材分析 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下设两目,分别是第一目“创新强国”、第二目“万众创新"。本框主要阐述“怎么做”的问题,展现我国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指出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应该激发创新活力,为建设创新强国而努力。第一目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基础教育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各种创新平台,并给予制度保障。第二目阐述在“双创”时代,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个人要发扬创新精神,企业和个人都应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知识目标 1.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 2.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创新的重要性
难点 创新与改革的关系
学情依据 青少年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互联网的迅益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的日新月异,让社会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人工智能普及化,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认知;“双创”时代的来临,给予每一个人创新、创业的可能;民族复兴路上的重大创新成就,点燃中华儿女的创造热情。处于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既是创新时代的成果享受者,也是创新时代的重要主体。他们是各种创新成果的受益他们更渴望投身时代的创新浪潮。 青少年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已有的创新体验为其参与本课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其神经元和前额叶皮层的快速发育,为其思维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常有创造的冲动。与此同时,他们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创新活动的经验,形成了对创新的感性认识。 囿于对创新的浅层次理解,青少年学生往往局限于从科技发明的角度理解创新而较少从文化、制度等角度理解创新,可能会认为创新只是个体的行为,而没有认识到创新对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有的学生会认为创新只是发明家、科技工作者的专利,而意识不到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品格和可能;他们在渴望创新的同时,可能会在创新与法律、伦理的关系问题上产生疑惑。因此,需要帮助他们形成对创新的全面、理性的认识。
教师准备 教师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一是要学习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关的文件精神了解党和国家自1995年首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的重要文件,比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学习与创新有关的论著,了解有关研究成果。
学生准备 学生要在课前通过网络检索、阅读书籍或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人类的创新历史、国家的创新成就,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人物及故事,寻找身边的创新人物及故事反思自己的创新表现,以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民族责任担当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过程 ↓
教学 过程 导入: 生活常见的废旧物品,你能把它们改造成有用的东西吗? 观看视频《废旧物品轻松改造再利用》 废旧轮胎,你能把它们改造成有用的东西吗? 展示多张图片 大开脑洞的小发明——有点怪?不确定……再看一眼 展示多张图片 操作建议 1.前期准备。收集生活中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典型作品,最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拍照后制作演示文稿。 2.展示交流。教师展示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典型作品,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有过的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些废旧物品还可以怎样利用。 3.总结提升。生活处处有创新。废旧物品的重新利用,是一种典型的创新行为,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进行类似的创新活动能够给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注意事项 在分享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一方面是在看到这些创意时的感受,另一方面是在自己进行创意制作时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创意、创新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心理层面的积极感受。 本活动通过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例子,创设创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活处处有创新,调动自己的创新体验,体会创新的乐趣。
创新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创新 一个别出心裁的点子 一个突发奇想的灵感 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 ……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
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重点知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展示图片:爱迪生改良电灯泡) 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课本 P15探究与分享) 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展示图片:马克思花40年创作《资本论》) 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展示图片:每个航天项目都有上千人参与) 学生做笔记,齐读知识点
课本 P15探究与分享 请你分析这些创新故事的特点以及人物的情绪情感体验 教师点拨:创新带给我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操作建议 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请学生阅读材料,或者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类似的情境 2. 情境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创新故事的特点以及人物的情绪情感体验:这四幅图片分别讲述了怎样的创新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体验到了什么 图片一是学习中找到解数学题的新方法,图片二是社区里公益活动的新方式,图片三是家庭生活中创作新菜式,图片四是休闲时创作新曲子。四个故事情境中的人物均体验到了创新所带来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比如图片一中的成就感,图片二中的胜任感,图片三中的喜悦感,图片四中的胜任感。 3.故事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故事,以及自己获得的积极体验。 4.总结提升。创新无处不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创新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让我们能够攻破难题、超越自我 注意事项 一是本活动的立意在于“我”的创新故事,着力点在于“我”这个主体,所以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是在分析四个创新故事时,教师要注意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注意引导学生挖掘人物的积极体验,注意引领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本活动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创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情感体验理解创新的内涵,认识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展示图片 家境贫困、高考两次落榜的马云,做过秘书、搬运工,他决心借债创业,创造性地提出“要创办独一无二的电子商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启新的外贸通道”。马云每天疯狂工作16-18小时,阿里巴巴集团横空出世,后来成为全球最大网上贸易平台
【重点知识】创新对个人生活的意义 创新让我们得到惊喜、成就感、尊重和认可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思维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学生做笔记,齐读知识点
创新无处不在 知识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中国指出了“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技术创新:智慧医疗:大数据时代——医疗信息在患者、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和医护人员间更方便地流动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校对产生的误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制度创新:中国制度——中国独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极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广泛性,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近年来,国务院机构改革、政府简政放权等都属于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观看视频《科技改变生活》
探究与分享 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具备高清晰的三维立体视频技术,滤除人手的颤抖功能,器械可以达到人手不能触及的空间,几乎不可能犯错。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支付体系。中国银联发布的《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显示,77.5%的手机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 无人超市 比起传统零售商店空间大、备货多、人工服务操作较慢等特点,无人超市具有小空间、低库存、方便快捷等优点。超市配备有数十个AI监控摄像头,且顾客扫码进出都是实名认证的,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是经过大数据分析后精选的,可以根据消费者喜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声音捐赠活动公益活动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喜马拉雅等互联网企业都发起了声音捐赠活动,用户可以通过朗读书籍段落实现公益捐赠,给视觉障碍人士有声书籍的陪伴。“声音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艺人明星,也有专家学者,有小学生,也有退休老人。大家一起用声音关爱弱势群体、助力文化传承、传递公益理念。 提问: 请你谈谈对于这些情境的感受。 这样的改变会带来哪些好处? 创新能否只是纯粹为了满足个人需要?创新是否一定要具有社会价值? 创新为什么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创新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点拨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不管是否出于满足个人兴趣的需要,都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创新应该是能够促进人类进步的,必须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所以,创新不仅满足个人兴趣 ,而且与人民幸福生活紧密联系 本活动通过展现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思考创新的价值,认识创新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操作建议 1.展现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互联网如何让世界更加精彩,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教师也可以继续展示其他类似的情境。 2.情境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于这些情境的感受,并且进一步分析: 这样的改变会带来哪些好处 三个情境分别涉及医疗、消费、公益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互联网在其他领域的创新应用及积极影响,为后面的思辨活动打下基础。 3.价值澄清。在前面分享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活动的第二个问题。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追问,比如,创新能否只是纯粹为了满足个人需要 创新是否一定要具有社会价值 创新为什么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创新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可能认为创新只是个人的行为,与社会无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发自个人兴趣的创新行为,也要遵守基本的法律和道德准则,创新不等于胡作非为。
观看视频《新华社记者实测印证“大数据杀熟”》 任何创新都不能成为违法的理由 即使是发自个人兴趣的创新行为,也要遵守基本的法律和道德准则,创新不等于胡作非为
回顾人类文明史 展示多张图片 原始人学会用火、畜牧、种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和动力机械技术为代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机和内燃机为代表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 古代农民刀耕火种——现代温室种植技术——实验室无土栽培——未来的全自动漂浮农场 结论: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呼唤创新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2016年,韩国确定九大国家战略项目,包括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慧城市、虚拟现实等,作为发掘新经济增长动力和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新引擎 2022年10月美国发布《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以确保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地位,加快微电子和半导体的制造创新速度,实施先进制造以支持生物经济,开发创新材料和加工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未来。 2023年2月德国提出《未来研究与创新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在能源、材料和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利用数字化技术,减少资源消耗,促进生物技术与数字化、微型化和人工智能等其他尖端技术相结合。 结论: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操作建议 1.阅读材料。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国的主要创新战略。教师可以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比如,你从各国的创新战略中感受到了什么 为什么这些国家纷纷制定自己的创新战略 在这种创新潮流下,中国应该怎么做 2. 拓展补充。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时政知识谈谈自己所了解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战略,也可以结合某一个国家的创新战略及成就与学生共同探讨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总结提升。创新浪潮,正当其时。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注意事项 教师要在课前收集世界主要国家创新战略的材料,以丰富教学素材,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 本栏目通过展示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战略,帮助学生理解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心、从而认识创新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创新发展的内涵,认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性,认识创新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
【重点知识】国家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推动中国走向富强,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学生做笔记,齐读知识点
观看视频《深圳的发展故事》 探究与分享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创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第一个万元户村等众多“中国改革第一”。深圳从一个边睡小镇发展为国际大都市。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圳又提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的发展定位,先后推出多项重大改革,并取得阶段性突破。进入新时代,深圳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新征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来到深圳,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施展才华,实现创新梦想。他们专注工作,致力创新;他们追求时尚,满怀激情; 他们自信开放,善于接纳。他们在创造着自己和深圳更美好的未来。 提问: 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深圳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操作建议 1.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要先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收集关于深圳创新发展的图文和视频材料,制作成课件。 2.展现材料。教师可以请学生阅读教材,也可以播放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请学生从两方面关注材料:一方面关注深圳创新的历程以及现阶段经历发展瓶颈之后的新的改革措施;另一方面关注深圳当下创新发展的表现,如试点社区体制改革、网上商事登记等行政体制改革,在培育创新型人才方面的投入等。 3.思考分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一步分析,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获得怎样的发展 深圳之所以能够获得持久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进入新时代,深圳面临哪些挑战 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的 获得了什么成效 4.总结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四面八方广泛支持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深圳往纵深推进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理解,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发动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启动器。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本活动借助深圳的发展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改革与创新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改革与创新是紧密联系的。 本活动是第一课和第二课的连接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和创新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让国家走向富强。
【重点知识】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①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②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学生做笔记,齐读知识点
知识小结
易错易混知识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不是改革开放。 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而不是所有国家。 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随堂练习 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废旧轮胎养花、用废旧羽毛球制作创意作品生活中类似的事随处可见。这说明( A ) A.生活处处有创新 B.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C.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 D.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不少运动员收到了高精度定位导航设备。该设备通过超声波探头和摄像头实时监控障碍物,并通过震动引导使用者避开。可见( C ) ①创新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②创新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技术创新能推动经济增长 ④创新能让人们更有幸福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5G通信、云转播等新兴科技投入使用,让置身千里之外的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赛事观看体验;面向听障人士的AI手语解说,让处于无声世界的特殊人群更好地参与到这场盛事之中。上述材料表明( A ) A.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便捷,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B.时代呼唤创新,线上观赛已经完全取代了线下观赛 C.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创新决定一切 D.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最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最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说明( D ) ①创新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创新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 ②④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