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奉献祖国,心怀天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奉献祖国,心怀天下(含解析)

资源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奉献祖国,心怀天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助力“蛟龙”入海到服务“嫦娥”奔月,从奉献乡村振兴到托举中国制造,从“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无数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请你结合材料,从“吃苦”“奉献”“收获”“高尚”中任选其中两个词作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读了上述材料,引发作为当代青年的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学校团委拟开展以“胸怀祖国,奉献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要求你写一篇演讲稿,代表班级参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在此,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致敬!
(习总书记20019年新年贺词)
材料二: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4月1日,30名失联扑火队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其中27名森林消防队员平均年龄仅23岁,另外三名为地方干部群众。
(《央视网》)
材料三: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一生许国的科学家、一身许民的英雄、亿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努力着、奉献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围绕“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主题写作,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红烛啊!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
——闻一多《红烛》
材料二: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袁隆平给予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伟大的贡献——被西方世界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奉献”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感情真实,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各行各业的青年人,为了自己的民族和人民,不怕吃苦,努力奉献,最终有收获,体现高尚的情操。
从材料来看,“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是中心句,从中我们可以选择“吃苦”与“收获”来写,也可以选择“奉献”和“高尚”来写,也就是说,人只有吃苦才会有所收获,这个观点应该比较容易写。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只有付出了,只有出过苦,流过汗了,才会有所收获,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从身边人来看,学生只有付出,只有吃苦,才能提高成绩。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凡是成功者,哪一个不是吃过很多苦?比如球星梅西,如果不是他的吃苦与汗水,他怎么会被那么多人推崇,怎么会获得那样的成绩?再比如屠呦呦团队,为了研制抗疟疾的药品,他们也是付出很多,最终研制成功。
如果选择“奉献”和“高尚”也是可以的,奉献本身就是高尚的表现,只有具有高尚品质的人,才肯于奉献;而肯于奉献的人,就是品质高尚的人。奉献有大有小,比如,你可能奉献的是自己一个小时的时间,把班里的卫生打扫一遍,这说明你的品质高尚;有人可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奋斗一生,这样的人当然品质更高尚。选择了奉献,就意味着高尚。
当然,你也可以有其他的组合,比如奉献与收获,如果我们有了奉献,自然也会有收获。比如,奉献自己的汗水、聪明才智等,可能会收获内心的安稳,或者是大家的赞赏等等。
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比如:选择奉献就意味着高尚。主体采用论据并列的形式:可以选择古今中外奉献的典型例子,比如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下一篇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这里体现一种高尚。高凤林35年为火箭焊“心脏”,顾秋亮43年组装深海载人潜水器,宁允展24年研磨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他们缔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神话。这些人在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他们是高尚的……最后可以总结全文,表达决心。
立意:
1.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2.付出就会有收获。
3.汗水浇灌收获。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来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以天下人为念的忧国忧民的精神,满怀崇高的爱国情怀。材料二是习总书记的言论,他号召广大青年要“立志民族复兴”“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激励着青年人奋勇前进,“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两则材料引导我们思考,时代青年应当涵养范仲淹倡导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有心怀天下的格局,这样正是回应习总书记对当下青年人的期许,“立志民族复兴”,有责任担当意识,同时把爱国之心落实到实践上,“奋力奔跑”,唯此才能收获青春最好的成绩。
具体写作任务是以“胸怀祖国,奉献青春”为主题写演讲稿,行文要扣住这个主题。奉献在于为人民而勇往直前,奉献在于摆正个人与人民、青年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积极展现青年人的理想与追求、青春与拼搏,彰显人生的真谛。古往今来的相关事例和名人言论都可选用,论证时选用的材料可做到正反结合、例证引证等相结合,同时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作文可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青年应当牢记使命,报效祖国,把自己的志向和祖国的需要连与一起;二、青年人当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强练本领,与国有用;三、青年人应顺应时代,把握时代契机,乘时代之风,行强国之路。
立意:
1.心忧天下,立志民族复兴。
2.奉献祖国,心怀天下。
3.胸怀天下志,奉献更精彩。
3.例文:
在努力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天阔地宽,世事渺然。掩卷凝思时,几度物换星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在努力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朱德元帅对平凡劳动的母亲的肯定,到四川凉山“救火英雄”的壮烈献身,再到新时代领路人对每一位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的致敬,这些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人们应在努力和奉献中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人民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如此。
在努力和奉献中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有价值的,放眼窗外,如果没有尽职尽责的环卫工人,我们的城市怎么会如此美丽?如果没有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我们怎么会掌握丰富的知识?如果没有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我们怎么会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美味?诚如朱德司令所说,“正是这千百万平凡劳动者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因此,我们将来应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努力和奉献中谋人民之利,解人民之忧,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一个国家、民族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就应多为人民谋求福利。你看,那张薇主动支教山村,为山区教育贡献力量;你看,那高银水义务坐诊,为解决医疗难题发光发热;你看,那袁隆平潜心水稻研究,为人民不再挨饿奉献自我……他们在奉献国家和人民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奉献人民无疑是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
在努力和奉献中回报国家,以身许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生来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那么,我们理应在国家复兴之途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一群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00后”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夺取世界冠军,为国争光,实现自己的价值。曹原破解石墨烯百年难题,为国争光,实现自我的价值。刘明侦学成后主动回国报效国家,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当代青年更应心系国家,心系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在努力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济济。我们这代人生来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命运相连。毫无疑问,我们的人生价值应在努力和奉献中实现,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应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应在报效祖国中实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共有三则。第一则材料是新时代领路人2019年新年贺词摘录,致敬科学家、工程师和大国工匠,突出他们奉献自我、建设祖国的精神品格;第二则材料来自央视网对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扑火队员的报道,他们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奉献青春,是许国许民的英雄;第三则材料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突出母亲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一生许国的科学家,一生许民的英雄,亿万普通的劳动者”这是对三则材料的概括,同时,也是对“努力着,奉献着”的解读,也回答了“当代青年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个问题。鲁迅先生的话同样给我们提供了写作角度,那就是“做事”“发声”“发热发光”,强调要脚踏实地做事,要敢于承担责任。
围绕“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主题写作,主题必须明确,行文中应注意写作身份是当代青年,要展现当代青年对“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思考。无疑,材料中“许国”“许民”“努力”“奉献”等已经给出了解答。
青年实现生命价值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像第一则材料中的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一样,投身事业,奉献祖国;也可以像材料二中的森林火灾扑火队员那样用青春去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还可以像材料三中朱德的母亲那样,做好一名普通劳动者,干好本职工作,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的价值。既可以综合三则材料,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两则材料确定立意,写作时也可以联系当前社会现实拓展延伸。
青年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无数的科学家、英雄和普通劳动者为我们做了榜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先锋人物、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水稻之父袁隆平、勇夺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中国天眼首席设计师南仁东、用量子追逐中国梦的院士潘建伟、雪域高原种子专家钟扬、护航索马里的北大女兵宋玺、感动中国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黄文秀等,无不是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坐标,写作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立意:
1.立鸿鹄志,展报国心。
2.以奋斗之我,圆中华之梦。
3.平凡铸就伟大,奉献实现价值。
4.笃青春之信念,行生命之价值。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话题是“奉献”。“奉献”意思是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奉献就是“恭敬地交付,呈献,不求回报”。材料一引用闻一多的诗句,呈现出红烛的生命价值和奉献情怀。材料二展现袁隆平伟大成就,表现他生命的巨大奉献价值,两则材料分别从个体到群体、从科学家到普通人,展现出奉献精神在现代生活的重要意义。两则材料共同引导考生对“奉献”这一主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帮助考生打开写作思路。
题目要求考生议论自己对于“奉献”的思考和感悟,文体为议论文。因此,结合材料,考生可以思考生活中看到的或经历过的有关“奉献”的片段、场景,注意取材,要注意奉献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奉献最亮丽的色彩,是所选材料的高度所在,考生所论之事要有奉献的故事内容,所写之人要含有“奉献”精神这一正能量。再次,文章主题要积极向上,彰明人性中的奉献美,具有教育和感化意义。
行文构思上,可以列举有关“奉献”的事例,构成排比,引出观点;接着从为什么奉献的角度分析,如“为社会、为别人”,如“一方面共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精神境界”;最后联系当下,发出呼吁,如“贡献爱心,构建和谐社会”。
立意:
1.放弃专利,公开成果,奉献大爱。
2.除夕牺牲,为救居民,奉献生命。
3.昆仑之上,战士守护边关,奉献青春。
4.面馆老板向环卫工提供面条,奉献热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