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课件 (共53张PPT)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课件 (共53张PPT)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主讲人:涂老师
时间:XX年XX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01
取景构图
03
线描写生
02
透视法则
04
课后练习
描绘我们的校园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SEC
TIONONE
描绘我们的校园
01|取景构图
取景/构图
视平线在画面的位置是关键。视平线高低不同,构图也就不同。
视平线在画面的位置是关键,视平线高低不同,构图也就不同。
01
取景构图
取景
局部
整体
01
取景构图
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古人总结出的构图经验,通过计算人们认为1:1.68是最完美的分割比例,我们也通常用作图一那样将画面平均的分成九份,将画面主体位于任意一个交叉点的位置,就会让画面变的协调美观。
01
取景构图
写生时可用硬纸做的取景框取景,可用双手合成取景框,以确定构图形式和范围,构图还可以运用黄金比例,把要表现的主体物放在黄金分割点上。
主体景物 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这样的画面才能更符合视觉美感。实际操作时可将画面纵横分成三等份,主体景物放在任一分割线交会点上即可。
主体景物 放在画面的什么位置?
近景 中景 远景
试一试:说出画面中的近景、中景、远景
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也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
“S”型构图画面构成纵深方向的空间关系的视觉感,一般以河流、道路、铁轨等物体为常见。 这种构图特点比较生动,富有空间感。
S型构图
SEC
TION
TWO
02|透视法则
描绘我们的校园
透视的基本术语
人教版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第一课
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视 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消失点: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02
透视法则
《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是利用了透视画法来表现空间效果的。
什么是透视画法呢?
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等。
透视/透视法则
村道(荷兰)霍贝玛
02
透视法则
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不同
02
透视法则
教师办公楼的成角透视现象
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的是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我们的视角平行,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透视/平行透视
02
透视法则
平行透视原理图例
平行透视
视平线
心点(消失点)
02
透视法则
一点透视绘制图
02
透视法则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02
透视法则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画一画
视平线
02
透视法则
同学们笔下的校园
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成角透视
1.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
2.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两个消失点
02
透视法则
成角透视
02
透视法则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02
透视法则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02
透视法则
画一画
视平线
02
透视法则
透视 透视规律1 透视规律2
平行透视 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 四个面与画面倾斜 两个消失点
平行透视(又称焦点透视)
成角透视(又称二点透视)
02
透视法则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下面两幅照片各是什么透视?
02
透视法则
透视基本规律(相同大小的物体)
近 大 远 小
利用线条画法表达这个画面(平行透视)
02
透视法则
利用线条画法表达这个画面(成角透视)
02
透视法则
近景 中景 远景
02
透视法则
试一试:说出画面中的近景、中景、远景
02
透视法则
SEC
TION THERR
03|线描写生
描绘我们的校园
03
线描写生
线描写生方法介绍
选择要表现的主体景物,然后明确近景、中景、远景的基本关系。为了突出主体景物,对于影响景物特征的细节应予以取舍,要整体把握画面的疏密层次。
03
线描写生
线描写生的步骤图
03
线描写生
线描写生的步骤图
03
线描写生
线描写生的步骤图
03
线描写生
同一实景物的不同表现手法
SEC
TION
FOUR
04|课后练习
描绘我们的校园
作品欣赏
04
课后练习
学生作品
04
课后练习
作业训练
选择校园一景,画一张线描写生画
作业要求:
1、铅笔或勾线笔描绘
2、透视准确
主讲人:X老师
时间:XX年XX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