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人教八上物理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新课引入新知学习课堂小结1234图中下滑的物体在做什么运动呢?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新课引入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能根据公式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学习目标v =st重点新知学习0102030405060708001020304050607080如何测量小球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将小球换成小车,测量方法一样吗?看车上任意一固定点通过的路程停表v =stAs、ts、tBs、tBA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木块、刻度尺、停表(直接测量s、t )BAs、tv =st(间接测量v)实 验 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应该怎样设计?思考路程s/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原则:表头记录需要的物理量符号和单位3.实验步骤:①将斜面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一定的坡度。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__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_______ ,并将数据记入实验数据记录表中。③用_______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开始滑下到撞击斜面底端挡板的______,并记入表中。④根据测量数据,用公式______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并记入表中。刻度尺路程s停表时间tv =st路程s/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实验:测量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数据记录表格s=0.7t=0.7v=1视频中停表的读数是多少呢?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m/s。5.实验结果6.实验评估:_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时间使斜面倾角小一些实验:测量小车通过坡度较小的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原来的表格:s2=0.7t2=3.5v2=0.2路程s/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s1=0.7t1=0.7v1 =1较大坡度较小坡度修改后的表格:BACv1v2同一小车通过同一斜面全程、前半程及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v3讨论实验方案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何比较小车通过斜面时各段的平均速度呢?思考BACs1、t1s2、t2全程:s3、t3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出发,到达B点的路程s1和时间t1s1t1=v1前半程: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出发,到达C点的路程s2和时间t2s2t2=v2后半程:s3t3=v3测量小车从C点由静止出发,到达B点的路程s3和时间t3×方案讨论实 验 2测量同一小车通过同一斜面全程、前半程及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从A点由静止出发,经过C点开始计时,到达B点停止计时,此为通过后半程的时间t3BACs1、t1s2、t2全程:s3、t3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出发,到达B点的路程s1和时间t1s1t1=v1前半程: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出发,到达C点的路程s2和时间t2s2t2=v2后半程:s3t3=v3方案讨论s3 = s1 - s2t3 = t1 - t2推荐计算s3、t3BACs1、t1s2、t2全程:s3、t3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出发,到达B点的路程s1和时间t1s1t1=v1前半程: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出发,到达C点的路程s2和时间t2s2t2=v2后半程:s3t3=v3方案讨论全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路程s/m时间t/s平均速度v/(m˙s-1)前半程后半程s1=0.7s2=0.35s3=0.35BACs1、t1s2、t2s3、t3实验:全程实验:前半程全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路程s/m时间t/s平均速度v/(m˙s-1)前半程后半程s1=0.7s2=0.35s3=0.35t1=3.5t2=2.3全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路程s/m时间t/s平均速度v/(m˙s-1)前半程后半程s1=0.7s2=0.35s3=0.35t1=3.5t2=2.3BACs1、t1s2、t2s3、t3路程s/m时间t/s平均速度v/(m˙s-1)t3 = t1 - t2v1=0.2v2=0.15t3=1.2v3=0.29通过计算发现v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3。说明小车下滑的速度逐渐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于增大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_____,说明小车做______________。全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前半程后半程s1=0.7s2=0.35s3=0.35t1=3.5t2=2.3路程s/m时间t/s平均速度v/(m˙s-1)v1=0.2v2=0.15t3=1.2v3=0.29快变速直线运动2.金属片的作用 ;1.斜面的作用 ;评估交流使小车获得动力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时间3.实验过程中,应使斜面的坡度 ________(选填“大一些”“小一些”或“大小都可以”),这样是为了便于准确测量 _________________。小一些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也可能不会运动;坡度过大,小车运动太快,用时太短,会增大测量时间的误差。并且测量过程中也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4.实验时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小车从静止释放?由静止释放,则每次小车的初速都为0,这样保证了实验控制变量的要求。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5.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评估交流6.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计时开始时的车头(尾)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尾),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①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计时开始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②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计时开始时的车尾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则测量结果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小偏大评估交流温馨提示间接测量法:将一个不易测量的量转换为若干可直接测量的量加以测量,再根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式进行计算,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间接测量法。平均速度的测量利用的就是间接测量法超声波测距倒车雷达超声测速仪通过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碰到障碍物就立即反射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结合由计时器测出的发射和接收回波的时间差 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v t课堂小结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注意事项小车运动距离为_____________的距离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______释放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______车头到车头静止坡度小车、木板、金属片、木块、停表、刻度尺实验原理: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小车做_____________变速直线运动由于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且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说明最后的平均速度v3为1.5m/s,又由于v3>v平均,则应选C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那么,(1)该物体在最后3m的平均速度是 m/s;(2)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C1.5随堂练习2.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1)为了顺利进行实验,还应添加的一个器材是_______.(2)为了便于计时,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应______(选填“较陡”或“较缓”),实验中在C点处放置金属挡板的目的:______________.(3)实验中小车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路程如图所示,并测得小车在这段路程内运动的时间为2 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秒表较缓便于测量时间0.4(4)实验中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选填“大”或“小”).(5)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设计了两种方案:①让小车从40 cm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开始计时;②让小车从80 cm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到40 cm时开始计时.则应该选择方案____进行此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②整个运动过程中,经过B点时小车的速度不为04.测短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的原理是 (用公式表示),所需的测量工具为_____和_____.卷尺停表(2)某同学测量时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s/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t/s 2.0 3.6 5.0 6.2 7.3 8.3 9.4 10.6 11.9 13.3由上表数据得:前30 m的平均速度是 m/s,第六个10 m的平均速度是 m/s,该运动员百米短跑中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3)实验时如果终点计时的同学听到起点枪声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610先变大后变小偏大3.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L3L1分析:火车实际通过的距离是桥的长度和火车自身长度之和。解:L2答: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31.2m/s。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