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目标】1.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根源所在。2.能够结合实例阐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能够列举不同的哲学家对思维和存在关系不同的理论表达,学会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分析问题。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深刻领会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认知会形成不同的哲学观点,自觉做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自主学习】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和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和 的关系问题。它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 的问题,这是划分 和 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的问题,即 能否正确认识 的问题,这是划分 和 的标准。2.哲学的不同表达①不同 和不同 有不同的哲学;(中国古代天和人、形与神、知与行等关系问题。)②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 ,其表达哲学 的概念和方式也不尽相同。(西方古代哲学关注第一方面内容,近代哲学侧重点关注第二方面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 和 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避免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 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 和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问题的回答。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和 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区别: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是本原的, 是派生的,先有 后有 , 决定 。②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是本原的, 依赖 ,不是 决定 ,而是 决定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① 唯物主义。观点:从某些具体的 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几种 ,如水、气、火、土等。进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不能说其基本观点是对的。局限性:把 混同于 ,带有朴素和直观色彩。(把个性等同于共性。)举例子:气者,理之依也。② 唯物主义。 把自然中 、 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评价:发展性:客服了原先的 和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局限性:A.把自然科学的 直接混同于 ;B.把 属性等同于物质属性;C.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用,因而具有 性、 性和历史观上的 等局限。③ 和 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A.物质是不依赖于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的 ;B. 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 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的本原是 (人的目的、一直、感觉、经验、心灵等),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 。(我:第一人称决定万事万物)②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的本原是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 。(它:第三人称决定万事万物)注: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起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两大阵营”:P11①两个对子: 、②两大阵营(两个派别): 、【互动探究】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2.阅读材料,完成后面要求。电视剧《虎妈猫爸》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亲子教育反思潮。它不回避热点话题,并向观众传达这样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最关键的是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虎妈猫爸》中的“虎妈”作为当代父母的典型代表,也曾随波逐流,试图把别人的成功历程复制到自己女儿身上,但面对女儿的痛苦和抵触,“虎妈”进行了积极的反思,最终作出了符合女儿实际的正确选择。有人说,这部电视剧其实是在呼唤自省精神,这种精神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尤为可贵。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虎妈”育女过程的认识。3.情境一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有一次,别人问他:“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一跃吗?”贝克莱先生哑口无言。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观点是“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情境二 王守仁认为:“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1)贝克莱、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什么哲学基本派别?这两种哲学基本派别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2)王守仁和朱熹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点,请简要说明。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材料二 丹尼斯说:“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材料三 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材料四 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材料五 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上述五则材料的观点各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在根本方向上,它们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点 【易混辨析】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阵营。( )2.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3.“吾心即是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及表现。( )4.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相同的。(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6.“取实予名,以实察名”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理生万物”与“我思故我在”的分歧就在于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 )8.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这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10.“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这一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课堂练习】1.2月24日,证监会网站公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178号建议的答复称,《关于严厉打击风水盲测股市动向的建议》收悉。证监会一贯重视对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行为的监管,将进一步敦促证券业协会完善自律规则,禁止发布利用玄学预测股市类研究报告。从哲学角度看,利用玄学预测股市( )A.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会导致股价的大幅度波动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违背股票市场自身的规律C.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能适应社会历史的变迁D.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难以把握股票市场的变化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和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一切都是真实的,河流从土地上穿流,树木生长在土地上,麦田在大地上起伏,人们的双脚也站在土地上。没有土,一切都会是无本之物。故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相信世界的本原是土,万物是由土和水构成的。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③色诺芬尼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4.进入农历猴年以来,由于迷信属猴的孩子聪明伶俐、命运好,很多夫妇忙着抢生“猴宝宝”。下列观点与这些夫妇想法所属的哲学派别相同的是( )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C.人是比钟表更复杂的机器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5.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他将道德原则和本原合为一体,建立了道德哲学体系,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社会的发展。朱熹认为“当初皆无一物,只有此理而已”,“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朱熹的这一思想( )①带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②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③是唯心主义④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机械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A.①→②→④ B.②→③→① C.①→③→④ D.②→③→④7.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集中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8.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也被奉为物理学的绝对权威,他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统治了西方将近两千年。1590 年伽利略作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进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长期在物理学中的统治地位,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告诉我们( )A.坚持朴素唯物主义,要敢于怀疑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B.历史唯物主义,要不唯上,可唯书,只唯实C.坚持唯物的辩证法,就要敢于颠覆前人的一切成果D.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9.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下列观点与之相一致的是( )①存在即被感知②水是万物的本源③我思故我在④气者,理之依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一问题是( )A.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的唯一影响因素C.正确区分哲学史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D.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的基本标志11.“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上述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①理在气先 ②郑人买履 ③我思故我在 ④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12.“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个充满浪漫主义气概的梦想,在今天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有人认为只要有梦想就一定有奇迹,下列与这种思想相对立的观点有(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3.在实际生活中,企业经营者要面对和处理企业经营策略、计划与企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关系。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14.从哲学上看,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①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演化而来的②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③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人们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具体体现在( )①只有世界观,没有方法论②把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③缺乏辩证法思想④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历史观上是唯心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上,“虎妈”试图把别人的成功历程复制到自己女儿身上,这没有做到存在决定思维,后来作出了符合女儿实际的正确选择,做到了存在决定思维;在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上,“虎妈”积极反思自己,从而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3.(1)①贝克莱、王夫之的观点分属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观点。②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王守仁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整个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朱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材料一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二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材料三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材料四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同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易混辨析:1.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故题目观点错误。2.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故题中观点错误。3.错误【详解】“吾心即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一观点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故该观点错误。4.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故本题观点错误。5.错误【详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故题中观点错误。6.正确【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取实予名,以实察名”是指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实际,发展变化赖来确定事物的名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事物,不能凭主观想象。强调客观实际是第一性的,所以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所以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本题观点正确。7.错误【详解】“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二者没有分歧,故本题错误。8.错误【详解】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题中观点错误。9.正确【详解】哲学史上虽然是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能是两大阵营或两大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故该观点正确。10.错误【详解】这是判断题,依据教材与相关知识,“独化论”是郭象玄学的核心思想。“造物者无主”、“物之自造”是对各种造物论思想的批判否定。所谓独化是指现象界的一切事物是独自的,无所依凭地自生、变化,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每一个物体都是自己造自己,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但没有体现辩证法中的联系、发展、矛盾观点,故题目观点错误。【课堂训练】1.B【详解】B:利用玄学预测股市,其实就是认为有神一样的力量在支配股市,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A【详解】ABCD: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D【详解】②:远古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说明哲学智慧来源于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②符合题意。③:色诺芬尼相信世界的本原是土,万物是由土和水构成的,这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③符合题意。①:材料未涉及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①排除。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而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错误。故本题选C。4.D【详解】D:这些夫妇认为孩子的智力和命运由属相决定,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所属的哲学派别相同,D符合题意。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所属的哲学派别不同,A排除。B:“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所属的哲学派别不同,B排除。C:“人是比钟表更复杂的机器”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所属的哲学派别不同,C排除。故本题选D。5.C【详解】①:朱熹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并不是带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①排除。②:是否“当初皆无一物,只有此理而已”,是否“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这些都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②符合题意。③:“当初皆无一物,只有此理而已”、“万物皆有此理”,这是在说明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朱熹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③正确。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机械性,而题中朱熹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④排除。故本题选C。6.D【详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存在就是被感知”将主观意识看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是唯物主义观点,①排除。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将具体物质形态看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排第一位。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运用自然科学的尺度来衡量生命过程,抹杀了人的能动性、主体性和历史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排第二位。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要重视调查研究,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④排第三位。故本题选D。7.A【详解】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回答可进一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回答可进一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A符合题意。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两个对子”之一,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与题意不符。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关系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排除。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的,而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排除。故本题选A。8.D【详解】AB: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告诉我们要敢于怀疑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要不唯上,可唯书,只唯实,但这是坚持辩证否定观的要求,不是要坚持朴素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AB排除。C:坚持唯物的辩证法,不能颠覆前人的一切成果,要借鉴其合理成分,学会批判地继承,C错误。D:伽利略敢于质疑并通过实验检验前人的观点,告诉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辩证的否定观,D正确。故本题选D。9.B【详解】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存在即被感知”认为物质对象是因为被感知才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符合题意。②:“水是万物的本源”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③:“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④:“气者,理之依也”认为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A【详解】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符合题意。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B错误。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但这不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排除C。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不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排除D。故本题选A。11.C【详解】③④:从哲学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我思故我在”、“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均强调思想、观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④符合题意。①:“理在气先”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②:“郑人买履”意指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2.B【详解】“有人认为只要有梦想就一定有奇迹”该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与这种思想相对立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①:“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唯心主义,①不符合题意。②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均属于唯物主义,与题目中体现的思想对立,②④符合题意。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唯心主义思想,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D【详解】A:材料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未体现其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A不符合题意。B:材料没有涉及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不符合题意。D:企业经营者面对问题,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4.B【详解】①②④:“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演化而来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③。故本题选B。15.D【详解】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①错误。②:把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不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②排除。③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辩证法思想,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历史观上是唯心的,被人们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