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二元关系型作文(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二元关系型作文(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二元思辨类材料作文
一、【考情考向探究】
高考思辨类话题从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二元关系思辩:“距离与联系”,标准的关系型作文,以疫情为背景,思考“距离” “联系”两者间深层关联。
2021年全线开花。2021年全国高考,有8套试题,其中有7套作文呈现出关系型思辨性作文。全国甲试卷“有为与可为”,全国乙卷的“修身、矫思、立义”,全国新高考1卷“强与弱”,全国新高考Ⅱ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浙江卷“取与舍”,大多为二元思辨类作文。
2022年变得更复杂起来。2022高考全国甲卷“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2022全国新高考丨卷的“本手、妙手、俗手”,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的“选择·创造·未来”,2022高考全国乙卷的“跨越,再跨越”,全国卷四套作文命题,大多呈现三元关系,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全国卷高考作文,对考生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因此在作文复习备考中,务必重视二元及多元关系型的作文训练。
二、【概念解读】
二元思辨:所谓“二元”指的是两个要素,在作文中则是指两个写作要素。
所谓“思辨”指将两个写作要素联系起来思考,通过对比、分析异同,揭示其内在逻辑关系。
三、【关系类型】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不能只顾及其对立面,更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一面。我们要此限制下的彼,也要彼限制的此。此与彼不是绝对的。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不是只要“是”,不分析“非”,而是扬“是”,辟“非”,正确认识、对待、处理其人或其事。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不能走向绝对化,造成观点走向极端,经不起推敲。文化能带来发展,我们就一味地强调文化,其余毫不顾及,显然不对。既然是“并非绝对型”,就要找出一条非常合情合理的东西来,即“我们应该怎么样”,正确解决这一问题。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他们有可能是由于此的存在影响着彼的存在,如“谦虚与表现”“平凡与自豪”;也可能是平列的两个优点,如“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要抓住这一“影响”“平列”来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天系,恰到好处地使二共存,澄清片面或不正确的认识。
例如:
作文话题1:“平凡与伟大”
对立统一;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作文话题2: “向前看与向钱看”
是非取舍;则要理解为“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作文话题3:“名师与高徒”:
并非绝对型;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作文话题4:“成功与失败”
对立统一;成功源于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换来成功;两者对立统一。
作文话题5: “自信、自满、自负”
是非取舍;我们也只能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作文话题6:“成人与成才”。
四、【典例展示】
范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前,“慢”是成事的基础——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开始,“欲速则不达”是孔子善意的提醒,“慢工出细活”更是品质的保证,总之,“一切慢慢来!快了出错划不来!”
现在,“快”是前进的动力——有“快熟面”就不怕肚子饿,有“动车” “高速公路”就不怕塞车,有“宽频”就不怕资料下载中断,有“宅急送”就不怕物品交寄太晚,身边的事物都告诉我们:“快!否则你就跟不上时代!”
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想法、理念,但“慢”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 “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必要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快与慢”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迎时代发展之快,享沉淀积累之慢
分论点1:身处5G时代,当以快应对时代变局。
新的世界加速拼图,不会友情提示。旧的一页悄然翻篇,没有正式道别。5G时代已走向我们,身处信息洪流中,当以快应对变化。且看中国自197 8年改革开放以来,正以超速的姿态走向世界前列——中国空间站的“3室1厅”,光纤网络的指数级增长,火神山医院10多天内拔地而起。中国为何要如此加速成长,是因为新时代的滚滚浪潮已席卷而来,何处是生门?唯有以快应对接踵而来的挑战,才能在洪流中站稳脚跟,笑到最后。
分论点2身处高质时代,当以慢尽享深潜积蓄。
分论点3:快与慢有机结合,方能创造人生精彩。
“快”写人生路,“慢”心辨正误
分论点1:速度时代,“行”随大潮,用“快”走好人生路。
分论点2:挑战时代,“心”跟己道,用“慢”来辨下一步。
分论点3:机遇时代,快慢携行,走向成功之路
狄更斯河岸低吟:“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在有科技的高速发展,这让我们一步步追求“快”;坏在有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这让我们静下心来“慢”。快,当像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造,动如疾风,稳固如松;当像韦神韦东奕,思纬敏捷,眼光锐利。慢,当如钱学森,摒文革之喧哗,弃一生之名利,在混乱中静下来慢慢研究,成“两弹元勋”。这样的快,高速中有高效,迅疾中求质量;这样的慢,静心中有韧劲,耐心中有责任。在该快时快,该慢时慢,方可在这样机遇与挑战并存,快与慢携进的时代一路生花。
身处浮世间,快慢皆相宜
分论点1:浮世匆匆,沧海桑田,以快求不脱节。
分论点2:浮世漫漫,花开叶落,以慢享天地间。
分论点3:浮世变幻,朝阳暮雨,快慢皆相宜。
"最是人间不留住,未颜辞镜花辞树”,慢下来,趁花还未落,朱颜依旧,寄情天地,尽享青春年华。慢下来,和苏轼一起,“竹杖芒鞋轻胜马”,雨中自有一番乐;慢下来,和古迪纳夫一起,"弛而不息即为疾”,共攀科学高峰;慢下来,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南山悠然见……浮世如此漫漫——陌上花开,天街小雨,何不缓缓归矣?以慢享天地间,以慢使心平静。
快以逐干,慢以观枝
分论点1:趋向时代,快节奏引领世界飞速发展。
分论点2:始终坚守,慢节奏精雕细啄展现精彩。
分论点3:应当权衡,快慢有序,方得稳步前行。
快慢共生,始得玉成
“慢,是一种失传已久的艺术。”米兰昆德拉如是说。恰如其言,慢并非过去的特产,在当今浮躁喧哗的世界,你我更应有颗细细雕琢,沉潜坚毅的“慢”心。君且看,天才少年曹原不被一时名利与鲜花蒙蔽双眼,而选择将脚步慢下来,在石墨烯的平原上埋头深耕;君且看,田园博主李子柒,在速度时代逆流而上,探寻深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悠然见南山”,在世界上卷起中国风。他们身处纷杂的速度时代,却能让自己不受外界干扰,让自己的心慢下来,静静地打磨自我,惟愿诸君诸君秉持一颗慢心,打磨出自己的光辉。
快与慢齐飞,知与行共色
分论点1:"从前车马都很慢。”慢是一种态度,是沉潜,是厚积,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分论点2:"如今发展都很快。”快是一种速度,是前进,拼搏是,是启迪人类的优良之师。
分论点3:"直挂云帆济沧海。”快慢之行要权衡,要选择,在慢中悟真谛,在快中促发展。
速度时代,快慢有道
分论点1:快,不是一种急躁,而是内心对快突破之追求,加快脚步,引领前行。
分论点2:慢,不是一种停滞,而是自我对完美之追求,沉静内心,打好基础。
分论点3:速度时代,快慢有度,平衡快慢之利弊,走好新征程。
速度时代的我们身陷"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漩涡之中,更应怀一颗"慢心”。何同学爆火的背后,是多个月慢下来精心制作视频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慢下脚步,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用一种慢来打下坚实之基;王阳明被贬于万山丛薄之龙场,慢下来沉心钻研,揭开阳明心学的新篇章……今人与古人,以自己行的,动释诠了"慢”的必要。作为时代的新青年也,不应被时代的急流冲击得晕头转向,应慢下来,求内心之宁静,为成就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快慢兼得之,从容天地行
分论点1:慢不过时,在按下加速键的时代慢下来,能使内心沉潜,与自我对话。
分论点2:快有必要,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起快来,能与时代同频,与世界共振。
分论点3:快慢有道,在应慢处放慢脚步,在应快处加快步伐,张驰有度方显生命意义。
"慢,是一种失传已久的艺术。”米兰·昆德拉如是说。慢不是停滞不前,而暂是时调整状态,积蓄力量。君不见,新中国建立初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让人民头焦烂额,毛主席慢下来冷静思考,作出战略整调,才使生活有所改善;君不见,央视主持人董卿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仍能坚持慢下来每天读书,才涵养出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品格。所以,快时代也要慢思考,在滚涌的洪流中,不妨慢下来,调整状态,踏实前行。
以快为此岸,以慢为彼岸
刘 静
哲人说:生命是一条河。河两岸流淌的正是人生不可剥离的。从前的车马慢,但曾绘就灿烂的文化;现代的速度快,也正在谱写岁月的赞歌。慢,被抛弃了吗?不,在我看来,合理安排快与慢,才能奏出生命和谐的乐章。
慢是成事的基础,快是前进的动力,不论古今,我们应以快为此岸,脚踏实地,紧跟时代,不负青春;亦需要我们以慢为彼岸,仰望星空,安抚心灵,不负人生。
面对学问,以快为此岸,追求更多更丰富;以慢为彼岸,学习多少就收获多少。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这一纲一卷要花慢功夫去雕琢,这万目众篇要用快动力去研究。“探火”“奔月”“逐日”,更高更远更深,一项项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自主研发技术,让科学前进得更快。回首来时路,那戈壁荒滩上声声入耳的算盘声,虽慢,却是一步步积累起了如今的快!每一位科研人员最值得夸耀的是最高成就,而最值得骄傲的是扎实的学术修养!慢让基础更牢,快让目标更大!
面对人生,以快为此岸,树立更高的理想;以慢为彼岸,安抚心灵。
有更高的理想,前行动力更足,才能更快到达。倾尽心血,追逐所求,无怨无悔,酣畅淋漓。这样的人生真是快哉!恰如飞人苏炳添百米赛道上超越极限的飞翔,又如女足姑娘们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拼搏。可是心灵总会疲惫,那就停一停,等一下灵魂,让心灵获得慰藉。倾听up主一方见地讲述山间田野的那些花花草草的故事,回归自然,回到灵魂的深处。快,让我们的人生飞扬;慢,让我们的心灵强大。
面对大有可为的时代,以快为此岸,时刻关注时代发展的方向,与时代同频共振;以慢为彼岸,关照时代中那些弱势群体。
时代的潮流奔涌向前,紧跟时代浪潮,才不会落后。但我们也需要慢下来,看看身边那些跟不上时代的人们。3天一座方舱医院不是神话,歼二零、轰二零、飞鸿-97A无人机等大国重器不再是梦想,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快,让人们自豪!但是大时代里,还有偏远地区的人们,不过还好,有“小慢慢”火车,拉近了人们的距离。还有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不过还好,越来越多人在为他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快中有方向,慢中有温情。
习近平总书记说:“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最快的抵达,就是慢慢走好脚下每一步路!快慢伴随一生,望君把握好快慢,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范例2:
材料一:詹天佑从小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伙伴一起用泥土仿作各种机器模型。后来他考入耶鲁大学专攻铁路工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他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
材料二:钱伟长自幼喜读经史,文史成绩优异。“九一八”事变后,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的他决定弃文从理,“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转学物理。随后,他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完成了志向与兴趣的完美结合,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兴趣与志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广东第二次大联考)
材料解读:
两则材料,首先分别解读其内涵。第一则,詹天佑将自己儿时对机器本身的兴趣,涵养为为振兴祖国铁路工程事业的宏大志趣。第二则,钱伟长弃文从理,从立志报国,进而激发起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最后颇有建树。
逐一解析后,进而思考两则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关系。很显然,两则材料并非对立的,而是大同小异。相同的是,主人公都树立远大志向,涵养高远的志趣,凸显大我境界;不同的是,詹天佑这一例证,侧重于从兴趣转化为志趣;钱伟长这一例证,侧重于因志趣而激发兴趣。
综合、整合两则材料,本题旨在引导当代青年,自觉认识、审视自我,学会规划人生,将个人选择与国家时代需要结合好起来。
审题立意时,必须坚持二元思辨, 论述“兴趣”、“志趣”各自对于人生事业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两者在境界上有高下之别。
立意指导:
向之所欣,来日宏谋;
志之所趋,才能永葆兴趣,人生才能有所作为;
个人兴趣应适当让位与高远志趣
偏题立意:
1、弘扬科学家精神(审题时仅从材料中提炼,未能注意到材料后驱动写作任务中的征文主题“兴趣和志趣”)
2、摈弃小我,走向大我(同上)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个话题,仅执其一端,不及其余;且忽略了材料的重心应为“志趣”)
相关名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张载
3、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黑格尔
4、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
5、身如一叶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时评金句
向之所欣,来日宏谋
徐建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人生、事业永葆激情;在此基础上,将兴趣升华为高远的志趣,对事物“中有足乐者”的痴狂,与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自我价值实现乃至家国时代的需要,完美相遇,书写生命的壮丽庄严。(开篇开门见山,直击主题,分别简要概述“兴趣”“志趣”各自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总领下文,堪为文章内容的“微剧透”。)
“为伊消得人憔悴”,始于兴趣,好之乐之,钻之弥坚。(分论点一,先引用契合的诗句,然后点击主题词“兴趣”,最后阐述起作用,提领下文)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唯有对学问、技艺、职业、事业充满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明代史学家万斯同,自幼酷爱史籍,手不释卷,以书为枕,梦里古今多少事,惟其如此,他得以成为史学大家;陈望道全神贯注翻译时,曾误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粽子吃,并留下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趣事佳话。北大校园里的韦东奕,沉浸于数学的乐趣,一瓶水,一袋馒头,就是一整天,从不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孔子的乐以忘忧,发愤忘食;是董仲舒的目不窥园,心无旁骛,是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宁静,是齐白石“丹青不知老将至”的陶然;是“最酷爷爷”王德顺的一辈子“爱折腾”……(上述两段例证,从仁人志士到现实人物,从详例到简例,融叙写事迹、描写场景、议论分析于一炉,文笔灵动,摇曳多姿。)
培养激发浓厚的兴趣,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学习,才有觉得有趣,有事趣,有物趣,有理趣,有情趣……才不至于有“所之既倦,情随事迁”的见异思迁,才不会有“一曝十寒”的废弛懈怠。(适当列举现象,引以为戒。)
愿将一生献宏谋,终于志趣,慕之笃之,仰之弥高。(分论点二,先引用契合的诗句,然后点击主题词“志趣”,最后阐述起作用,提领下文)
诚然,兴趣能激发潜能,但仅有兴趣,难以恒久,难抵岁月漫长。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生活、工作中,兴趣可能会磨灭消退,情怀枯槁,心灵倦怠。如若将兴趣升华为志趣,即将对事物、学科、技艺、工作本身的痴迷,熔铸淬炼为为人生、为未来、为家国的高远志向,那么兴趣的浪花,融入志向的大海,就永不干涸。从此,山高路远,漫漫征途,自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张载有言:“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反之,志趣高远,方能行稳致远,成就大器。(围绕志趣,综合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多维思考,使文章深刻透彻,令人服膺。)
兴趣可以涵养志趣。詹天佑、钱三强,少年时代,将对机器、学科本身的浓厚兴趣,进而酝酿成对科技报国的宏大志向。一个人只有将兴趣升华为志趣,则格局恢弘,审视自己手头的工作、研究,不再是小我沉浸于格物致知的乐趣,每天的工作,都和“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有关,就像詹天佑、钱三强的杰作京张铁路、大国重器,背后就是自己站立的中国,一想到这里,怎能不油然而生一种庄严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志趣可以激发兴趣。除了他们,“焊接我与家国”的潘际銮,使“中国在世界舞台发光”的科学家徐叙镕,他们原本兴趣不在于此,但国家的召唤,时代的需要,使他们深感国家百废待兴,空白领域亟需拓荒,于是毅然放弃钟爱的专业、领域,转而从事陌生领域研究。志之所趋,兴趣渐浓,他们个人也实现了从“门外汉”到科学泰斗的华丽转身。 (上述两段,适时引述材料并分析,同时类比联想,论述“兴趣”“志趣”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深层关系。)
愿我辈青年,以兴趣为友,叩问炽烈的心房,倾听内心的召唤;以志趣为师,谛听家国的呼唤,弄潮时代的激流,将“向之所欣”,擘画为来日宏谋。(结尾总结收束,并点题,热情澎湃,感召人心,曲终奏雅。)
范例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达沃斯致辞时谈到了中华文化信奉“达己达人、天下为公”,希望在谋求本国发展同时携手各国共同发展,与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语》中有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家训中亦有“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大至国家民族全人类,小到个体,皆需面对并处理好这个问题。你如何理解达己与达人?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标题
《达己莫忘天下事,达人彰显家国情》——高三(17)班 李鑫垚
《以达己为流,汇达人之海》——高三(17)班 司燕莹
《乘达己之风,行达人之事》——高三(17)班 王崇骁
《擎达人之旗,扬达人之帆》——高三(17)班 崔艺阳
《达己花盛开,达人香四溢》——高三(18)班 贺浩阳
《躬行而后达己,达己而后达人》——高三(18)班 杨帅淇
《同舟共风雨,达己后达人》——高三(18)班 雷喻淇
《于达己中成长,于达人中担当》——高三(18)班 白艺冰
《俯则达己,仰则达人》——高三(18)班 赵昱明
《以达人为星,指达己之路》——高三(18)班 李蓬博
《挟达己以遨游,抱达人而长终》——高三(18)班 滑怡静
优秀开篇
《论语》有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故达己不达人,则无益;达己且达人,谓有功,因此,达己且达人,方有成事之可冀。
古人云:“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而我认为:君子贤而使人贤,君子知而使人知,博而使人博,粹而使人粹。当今时代,各国携手发展,才能共同进步,唯有达己与达人齐飞,才有世界共繁荣一色!

众生各有志,或像长舟独济沧海,或如细雨顾念苍生。正如儒家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泽兼济天下。”人生如此,国家亦如此。若失势便砥砺前行,若得志,便泽被万民!

优秀分论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达己必有达人之心。
碧血染红千峰树,一颗丹心为国存——达人彰显达己之志。
穿梭稻间繁华梦,粒粒结出温饱情——达人成就达己之名。

弱水三千,取一瓢“修身”——达己,而后打造天下大同之根基。
繁花万朵,撷一缕“为公”——达人,而后推动天下大同之进程。
旌旗百帜,擎一面“共命运”——携手,而后擘画天下大同之蓝图。
达己如登,达人如梯,携手攀峰,必能凌绝顶。
达己如航,达人如舟,携手扬帆,必能济沧海。
达己如织,达人如丝,携手共作,必能成锦绣。

优秀结尾
曾国藩曾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我要站,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吾辈青年,须如张桂梅、申纪兰、袁隆平,立志凌云,躬行不辍,怀达己于心,向达人而行!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我们都应于“达己”中不改初心,于“达人”中彰显气魄,振“达己”千仞岗,濯“达人”万里流! 古语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都要有一颗达己之心,更要有一腔达人之情,携手并进,共同发展。不要一花独放,而要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终将获达己与达人齐飞,发展共合作一色。
— 为舟则独济沧海;为龙则兼施民生。达人先达己,立人先修身。愿萤火微光,仍照一隅前路;清风如丝,仍传一缕深情——达己,不忘达人!

优秀范文:
于达己中成长,于达人中担当
五千年锦绣中华,风云激荡;三万里雷霆共振,龙腾星河。纵观九州历史,正是中华民族在于达己中成长,于达人中担当的真实写照。吾辈青年也应先达己而后达人,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以“达己”作曲,壮怀永激烈,在完善自我中成长。
思接千载,苏秦为完善自我而头悬梁、锥刺股;宋濂为增长学识而“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勾践为灭吴雪耻而“苦身焦思,置胆于坐”……他们为了“达己”的目标,不惜牺牲安逸与闲适,吾辈青年,怎甘落后?再看今天,疫情之中,“案板女孩”不为学习找借口,没有书桌,就在案板下学习,依然自得其乐,案板之下是现实,而案板之上,便是未来,这不正是《论语》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现实版本吗?吾辈青年若能以高度自律实现“达己”,定将让人生之舟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以“达人”挥毫,墨笔绘彩霞,在兼济天下中升华。
古语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斟古——“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生怀有爱民之热忱,于漂泊中心忧众生,于落木中涔流泪落,将自己的一叶心舟置于国家的风雨飘摇中,发出了“安得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警世之叹。杜甫的“达人”之心于时光中层层堆叠,久久醇香。观今——庚子年初,新冠肆虐,山河呜咽,草木同悲,钟南山院士于耄耋之年逆行而上,李兰娟古稀之年临危受命,无数逆行者超越小我,用生命赴使命,以挚爱护苍生,以生命之墨笔绘盛世之彩霞,在兼济天下中升华!
曲悠扬,墨醇香,于“达己”中成长,于“达人”中担当。
揆诸当下,一部分“台独”“藏独”分子,心无祖国;犯罪分子,破坏社会安定,更是心无人民。他们,正是没有悟得“达己”与“达人”之义。“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达己”为“达人”,“达己”后“达人”,吾辈青年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心系祖国,情牵人民,以成长“达己”,以担当“达人”!
吾辈青年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冀以晨雾之微,补益山河;以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后浪之青年,当用奋斗礼赞时代,用拼搏定义未来,于“达己”中成长,于“达人”中担当,正当其时,躬行不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