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4.1尊重他人 教学设计年级 八年级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序号教具 多媒体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课题 4.1尊重他人 课型 新授课课标 要求 本课题内容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本课题内容所依据的新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第四学段(7-9年级)”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要求是:“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核心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 2.道德修养: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3.健全人格:感受尊重的重要意义,树立尊重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4.责任意识: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内容 分析 《尊重他人》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包括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是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本目包括尊重的含义和尊重他人的意义两个内容。第二目尊重从我做起,本目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本框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开篇,在本课中起着引领的作用,也为后面《以礼待人》和《诚实守信》的学习打好基础。重点 掌握尊重的重要意义难点 树立尊重意识,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学情 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是富有激情与活力的时期,有一定的处理人际交往产生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的能力,但由于这个阶段学生,遇事冲动、情绪自控力较差加上社会生活阅历较少,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出现了对他人不尊重、不讲文明等问题,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尊重他人的意识,懂得尊重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尊重他人。学习 目标 1.体会、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2.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在《开学第一课》上,董卿在采访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时,以跪地的身姿,附耳提问,专注倾听,这一幕,感动了众多网友,董卿这一跪,被网友称为最美的“中华骄傲”。董卿这一动作,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传统美德?(尊重)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与人交往时尊重还是不尊重他人?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那么,那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呢?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尊重他人”。 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体会,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由董卿跪着采访老翻译家的视频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自主阅读课本P32—36,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1、尊重的含义和表现?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意义、原因) 3、怎样尊重他人? 知识点一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P3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上述两种场景分别体现了什么?(2)就上述场景,谈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教师点拨] 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P33“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点拨]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活动设计] 阅读教材P34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三位读者的观点? [教师点拨]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教师讲解] (尊重的重要性)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学生阅读教材p32,独立思考问题。 (学生可以边看书边标注) 情景案例分析 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可以了解课本知识,梳理知识结构,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分享,引导学生在分享、反思中体会到受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尊重能使人产生积极良好的心理体验。 呈现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以及其中的发现和感悟,引导学生建立观察和体验尊重他人的视角。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知识点二 尊重从我做起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P34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教师点拨] 尊重他人,就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 [活动设计] 阅读教材P35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赞同谁的看法?为什么? [教师点拨] 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活动设计]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展示图片 谈谈你的感悟 [教师点拨]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而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 [活动设计] (1)理解以下古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 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宋·王安石 (2)请同学们相互称赞一下同桌的优点。思考:从两个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点拨]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交流。 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社会关系角度认识尊重他人的做法,小组讨论交流问题总结认识,得出结论。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和怎样尊重他人。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民族文化、尊重自然等。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归纳概括本节课的重难点,能够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见多媒体 学生思 考作答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板书设计 题纲式板书更加清晰明了的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业布置 A层: 选择题1—4题 B层: 选择题5—7题 课后完成 巩固基础 学以致用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