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4.2 以礼待人 教学设计年级 八年级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序号教具 多媒体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课题 4.2 以礼待人 课型 新授课课标 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内容: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核心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懂得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作用,弘扬文明有礼的中华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践行以文明礼貌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3.法治观念: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4.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 5.责任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内容 分析 本课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第四课的第二框题。学生在理解第三课内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前提下,了解了调节人们行为最主要的社会规则有道德和法律,于是在第四课讲道德,第五课讲法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水到渠成的。本框是对前面第一框《尊重他人》的承接,也为后面第三框《诚实守信》的学习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在学习了《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而了解什么是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这样的安排,对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重点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难点 怎样做到文明有礼学情 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以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礼仪素养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是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八年级学生对文明礼仪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对社会与国家的作用认识高度还不够。大部分同学在待人接物时能做到文明有礼,但有些同学由于良好习惯和规则意识未养成,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做不到文明礼貌,甚至由于正处青春叛逆期,可能出现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而故意违反文明礼仪的行为。所以,学习本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礼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文明礼仪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践行文明礼仪。学习 目标 1.观察身边人的言行举止,进行直观感受,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列举关于礼的成语、故事或名人名言等,说出礼的含义及表现。 3.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情景分析,总结归纳出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故事)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他悟出了什么? 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礼待人》。 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体会,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由董卿跪着采访老翻译家的视频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自主预习: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P37-40,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礼的含义及表现?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3、怎样做到文明有礼? 探究(一)了解礼 1.展示材料:颁奖典礼,来晚的全红婵急忙鞠躬道歉等。通过学习,学礼明礼知晓礼 思考:结合全红婵的表现,说说什么是礼及其表现是什么? 提示: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图片展示:礼貌、礼仪、礼节的区别、联系。 探究(二)尊崇礼 1.展示关于“礼”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思考:赏析上述名言,说说文明有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有什么重要性? 点拨: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重要性1)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展示区不文明行为的图片、漫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 小组讨论:这些不文明现象有何影响? 点拨:影响小区环境,伤害邻里感情,高空抛物、私占楼道堆积杂物等行为会带来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出行。 小组讨论:小区居民应怎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点拨:小区居民应该文明有礼,邻里换位思考,互谅互让,遵守公德,讲究公共卫生、自觉遵纪守法,爱护小区环境、公共设施等。 意义: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展示图片: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重要性2)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4.展示对外交往中的不文明现象材料、图片。 思考:你的感悟是: 点拨:在对外交往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结论: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重要性3) 展示名言,加深理解: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5.播放视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旗护卫队升国旗仪式。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6.指导学生结合上面探究的知识,对“为什么要文明有礼”进行归纳。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学生可以边看书边标注) 情景案例分析 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可以了解课本知识,梳理知识结构,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分享,引导学生在分享、反思中体会到文明有礼是每个人的需要,尊重能使人产生积极良好的心理体验。 呈现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以及其中的发现和感悟,引导学生建立观察和体验文明有礼的重要性。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探究(三)践行礼 1.播放视频:脱贫攻坚表彰大会, 98岁高龄的夏森老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接受颁奖证书的场景:总书记弯腰颁奖致敬,夏森老人几次欲奋力站起,总书记轻轻拦下老人,老人接过证书随轮椅转身向现场致意…… 思考:老人两次想站起来接受证书,体现了什么? 点拨:这是老人对总书记的尊重,更是自己礼貌和修养的体现。 思考:视频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礼仪? 提示:通过学生的回答及其分析,从而懂得: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2.展示图片:如何做到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引导学生从态度、用语方面认识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3.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做文明有礼的人,在着装、举止方面的要求。 思考:他们的着装、举止给你什么感受? 点拨: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着装得体,仪表整洁,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4.图片展示,观察思考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通过分析回答问题,认识到: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细节做起,学礼、明礼、懂礼。 5.多媒体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提问:哪些现象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 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新知:我们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A、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B、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指导学生对“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进行归纳。 6.学礼明礼:展示拱手礼、练习微笑要领图片,从细节入手,让学生学礼明礼。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交流。 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社会关系角度认识文明有礼的做法,小组讨论交流问题总结认识,得出结论。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该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归纳概括本节课的重难点,能够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见多媒体 学生思 考作答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板书设计 题纲式板书更加清晰明了的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业布置 A层: 选择题1—3题 B层: 选择题4—6题 课后完成 巩固基础 学以致用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