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设计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对象 高二上学期学生教材 分析 《运动的规律性》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课的第二框题,是辦证唯物主义唯物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框题包括三目,第一目是规律是客观的,包括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含义及特点;第二目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包括意识活动的特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辦证关系;第三目是一切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包括其含义及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学习的起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论部分最重要的方法论要求,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坚持和贯穿的基本原则。学情 分析 第一,哲学理论比较抽象,但是议学材料却很丰富。将“四史”教育与思政教学结合,更好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第二,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情境材料感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第三,小组讨论的习惯大致已经形成,为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科学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尊重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同时要善于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自己能力。 公共参与: 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客服主观想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容和要求。 难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教学 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地把认知结构梳理出来,并在情境分析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学生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探究法进行。新课 导入 阅读思考: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1、谈谈你对《易经》中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新课 讲授 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人类社会的运动:人类社会处于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运动发展中 (2)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3)人的思维是运动变化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P21 阅读与思考: 1、《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3、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思考:上述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 古希腊有个叫欧布里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欧布里德无言以对。 3、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属于规律。 (2)规律的特点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2)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思考漫画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教学 板书练习巩固 国务院决定于 2023 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将首次统筹开展投人产出调查,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从哲学上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基于。( )①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计划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④意识活动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目的的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