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开学化学之门知识点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实验现象:试管口有水雾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
符合表达式:
碳酸氢铵保存方法: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初识铁生锈
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产生,导管内上升一段红色水柱。
分析:铁丝生锈,消耗锥形瓶内氧气,压强减小
结论: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时加入浓盐水的作用:加快铁的锈蚀。
观察
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
(1)物质燃烧现象描述的一般方法
一光(或火焰)、二热、三生成
(2)描述实验现象三忌
a.忌把实验结论当作实验现象来描述;(★★★★★)
描述实验现象是把通过眼、鼻、手等感觉器官感觉到的现象描述出来,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即只能将生成物的特点描述出来,而不能直接说出生成物的名称。
b.忌脱离实验实际;
c.忌片面描述实验现象;
4、蜡烛燃烧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观察蜡烛外形特征 白色圆柱状固体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蜡烛熔化,黄白色火焰,发光放热,略带黑烟
在火焰上方罩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插入火焰中,观察现象 出一缕白烟
吹灭蜡烛,观察现象 烛芯上方出现一缕白烟
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
5、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两种变化的关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及能量的释放或吸收等
举 例 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联 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注意事项 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或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6、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两种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测定方法 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通过仪器测知 只有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
举例 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磁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不)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性质和变化的比较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在描述时常会用到“是”“能”“会”“易”“具有”“可以”等词语 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个过程,它的发生需要时间
联系
举例 ①酒精易挥发 ②木炭能燃烧 ①酒精挥发 ②木炭燃烧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药品:红磷
文字表达式: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a.按照右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 5 等份;
c.夹紧弹簧夹,取过量(或足量)红磷于燃烧匙中;
d.点燃红磷,立即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
e.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为什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防止装置漏气,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b、红磷要足量(过量),目的是什么?
消耗完装置内氧气
c、点燃红磷后,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内?
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d、为什么要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温度较高,气体处于受热膨胀状态,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e、集气瓶底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
吸收红磷燃烧放出的热;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实验误差:
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1/5的原因:
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b、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1/5的原因:
点燃的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中;红磷在集气瓶燃烧过程中,止水夹没有夹紧
红磷燃烧结束后,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氮气
性质:难溶于水(物理性质);不可燃不助燃(化学性质)
(10)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为什么?红磷替代品的选择要注意什么?
不能,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导致实验失败。
红磷替代品:1.只能和氧气反应,不能消耗空气中的其他成分。
2.生成物必须是固体或液体,所占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8、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9、葡萄糖、砂糖、面粉燃烧有黑色物质残留,说明葡萄糖、砂糖、面粉都含有碳元素。
10、金刚石、石墨
性质 用途
金刚石 无色透明晶体,具有特殊光学性质 制造钻石
硬度大 切割玻璃
石墨 黑色质软固体 生产铅笔芯
导电性 作电池的电极
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金刚石、石墨碳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
常见实验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
(1)常见仪器
名称 仪器示意图 主要用途 使用时注意事项
试管 1. 少量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容器 2. 盛放溶液 1. 盛放溶液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加热时不超过1/3。 2. 加热液体时应使试管受热均匀,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烧杯 1. 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2. 反应容器 1. 用于溶解时,所加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并用玻璃棒不断轻轻搅拌。 2. 加热前外壁要干燥,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 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不能加热 2. 量液时应竖直放置,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取凹液面最低点刻度。
酒精灯 实验室常用热源 1.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使用外焰。 2.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使用完毕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漏斗 1. 过滤液体 2. 倾注液体 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接收容器的器壁
集气瓶 1.收集气体 2.进行气体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 1.不能用来加热 2.固体和气体反应剧烈时(如铁和氧气的反应),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 3.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胶头 滴管 滴加液体药品 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收液体 2.滴加药品时,滴管不要插入或接触容器口及内壁
玻璃棒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用后要冲洗干净
(2)实验基本操作
A.药品的取用原则
取用原则 具体要求
三不原则 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 ③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铺满试管底部即可
废弃物处理 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闻药品气味的操作: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如图)。
B.药品的取用原则
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
②块状或大颗粒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立)
(2)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
①使用的仪器是:
②操作方法:①调零:称量前天平放水平,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左右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左物右码:称量时,要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即“左物右码”。一般精确到0.1g。
③称量: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应放在纸上称量;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要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④砝码:砝码应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大后小,最后用游码。
⑤称量完毕后,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较多量时(图a),可用倾倒法。注意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②取用少量时(图b),用胶头滴管滴加。滴加时,保持胶帽在上,并且垂直悬空于试管正上方,用后立即用水清洗(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清洗)。
③取一定量——量筒量取和胶头滴管
a.操作方法: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值,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刻度。
b.读数方法:将量筒放平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①读数时,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会使读数偏小(如图所示)。
②量取液体时,选取量筒的量程要适合,不能太大或太小:例如需量取9 mL液体,应选用10mL的量筒,而不选用100 mL的量筒。(即在一次量完的基础上,选择量程最小的量筒)
③量筒不能用于稀释或配制溶液,也不能作反应容器。
(3)物质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1)检:A. 检查灯芯是否平整;
B. 检查灯里是否有酒精(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点: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熄: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4)酒精灯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2.加热操作及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先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2)加热时玻璃仪器底部不能接触灯芯,否则易破裂。
(3)烧的很热的玻璃仪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
(4)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预热),然后再集中加热,否则易破裂。
(5)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如右图),试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6)给液体加热(如右图):液体量中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持在距试管口约1/3处,试管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试管口既不要对着别人,也不要对着自己,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
12、“铜绿”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绿色状态粉末状固体,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是混合物。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铜绿与盐酸反应 固体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铜绿受热的变化 固体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口由水珠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铜绿”的化学性质:受热能分解、能与盐酸反应。
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仪器洗净的标志: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2、镁的性质及用途
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
镁条燃烧实验:
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用途:用于制造烟花、照明弹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