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上道法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同步分层作业1、生命贫乏的表现?(P116)①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②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2、★如何让生命充盈?(P116)①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②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时,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3、为什么要拒绝冷漠?(P117)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冷漠。生命拒绝冷漠。②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4、★怎样拒绝冷漠、关切他人?(P117)①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②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5、★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P119-P120)①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一个人的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②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③★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1.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有的人善于发现和探索生活,让生命变得多姿多彩;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充盈生命的是( )A.小永喜欢外出旅行,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B.小泰喜欢做个宅神,天天上网玩自己喜欢的游戏C.小福在周末和同学们一起去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关怀D.小闽擅长打乒乓球,她经常在周末教附近的小朋友们打球2.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充盈的过程。下列做法能让生命充盈的是( )A.小波不想被“哥们儿”看不起,于是和他们一起抽烟B.小彤喜欢阅读,她把阅览室里没有看完的书拿回了家C.小明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D.小林为了追星,逼着父母多给自己零花钱3.以下选项与下图意思最相符的是( )A.增强韧性,应对挫折 B.抗拒规律,生命至上C.生命独特,创造永恒 D.传递温暖,守护生命4.一名孕妇因大出血急需送医,但却碰上晚高峰“车多缓行”,心急如焚的家人选择求助交警。交警接警后立即出动,指挥路上车辆让出“生命通道”,仅用十几分钟,就将孕妇顺利送入医院急诊室救治。若要报道这一事迹,最适合的标题是( )A.直面挫折,发掘生命力量 B.养护精神,滋润生命C.关切他人,书写生命价值 D.自救自护,珍爱生命5.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当 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A.成为科学家时B.成为领导人时C.在人群中出类拔萃时D.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6.生命如花,绚丽多彩;生命如水,波澜壮阔。每个生命都要绽放自己的光彩,青少年更应该思考人生的意义。在人类的历史上,有的人虽然生命已经失去,但是精神永存,鼓舞人们奋勇前进;有的人虽然活着,但是灵魂已经死去,永远遭到人们的唾弃……(1)写出你认为人生有意义的人的名字和事迹。(2)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的更有意义,更加灿烂?7.下面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一点点充盈起来的做法有( )①热爱学习,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②积极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③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不多管闲事 ④封闭自己,不与外界交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他们的相同点是( ) A.热爱学习,乐于实践,让生命充盈 B.热爱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护精神 D.具有创新精神,为国争光9.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生命得到滋养,才会充盈起来。下列属于滋养充盈生命的是( )A.小强不与外界交往,沉迷于网络世界 B.小红抗挫力比较弱,遇到困难就退缩C.小华寒假里每天早上睡到十点才起床 D.小丽专注于做自己热爱和有意义的事情10.在某班召开的以“拒绝贫乏,让生命变得充盈”为主题的班会上,同学们七嘴八舌提出的“如何让生命充盈”的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A.外出旅行,看看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开阔自己的视野B.节假日回老家跟着爷爷奶奶学做农活,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C.有时间就去泡图书馆,在好书的世界里遨游D.沉迷网络,在网络世界里学习交友、学习知识11.面对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无数普通人站了出来,以平常心做平凡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让我们看到了每个普通人身上的“不平凡”。这告诉我们( )①一个人的伟大就在于创造物质财富 ②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③生命拒绝冷漠,要在彼此关切中传递温暖 ④人生的价值只表现在奉献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2年7月19日,浙江桐乡一名两岁幼童不慎从6楼坠落,路人沈东和陆晓婷在危急时刻徒手接住孩子,他们被网友亲切的称为“最美二人组”。他们“美”在( )A.珍爱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B.拒绝冷漠,见义勇为,传递温暖C.关切他人的生命,漠视自己的生命D.遇险不顾自身,尊重和善待身边每一个人13.“时代楷模”钱海军,从事电力服务工作30年,365天“在岗”,24小时“待命”,服务用户1.3万余次,足迹遍布浙、藏、吉、黔、川五省(区),让光明的灯火照亮和温暖千家万户,从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成长为有口皆碑的“万能电工”。钱海军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出伟大 ②要努力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③用坚持和责任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④要拒绝冷漠,没有人愿意遭遇冷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时代楷模”张桂梅坚守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张桂梅的事迹说明( )①服务社会、真诚付出,平凡的生命也能时时创造伟大②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③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要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④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五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生、护士、警察、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冲锋在前,真情奉献,让生命之花在“战疫”中绽放。这些“最美逆行者”的事迹启示我们( )A.生命可以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B.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C.唯堪当大任,生命才有价值 D.生命是短暂的,不可逆的16.2023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各地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活动。雷锋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他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雷锋( )①用行动诠释了生命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②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绽放生命光彩③捍卫了个人利益④说明了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生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实现人生价值?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你校决定在七年级策划一期以“珍爱生命,活出生命精彩”的主题活动。请你一同参与。(1)【活动策划】请你帮助老师设计两种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2)【经验分享】守护生命要关注自身健康,近年来,传染性疾病频发,请你谈一谈青少年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两点即可)【知行合一】约翰 洛克在其名著《教育漫话》中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所以,真正幸福的生活,必然呈现绚丽多彩的人生。(3)请问: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演绎生命的精彩?(至少写出2点)18.【生命的思考】张桂梅,坚守云南贫困山区教育40多年,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她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800多名家庭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她始终坚持言传身教,给予困难学生母亲般的呵护;她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的收入用于兴教办学,用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成为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像张桂梅、张定宇、袁隆平一样不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群体、。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平凡的人,也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1)“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请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2)结合材料,谈一谈“怎样的一生是值得度过的”?三、综合探究题19.材料一:生命是一个严肃的课题,生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生命是有韧性的,经历了生活的风雨之后,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更有力量。让我们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材料二: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近期,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新冠肺炎病毒变异情况,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2月7日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即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某校七年级准备开展以“守护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活动策划有你有我】(1)请你为自己的班级设计两种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经验分享当仁不让】(2)为了帮助同学们防范新冠疫情,请你分享几种有效的方法。(两点即可)【知行合一共同践行】(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三点即可)答案解析1.B【详解】本题考查充盈生命。ACD:充盈生命需要我们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小永外出旅行、小福热心公益、小闽体育锻炼的行为都是充盈生命的表现,故ACD说法正确;B:是沉迷网络的表现,不利于身心健康,故B说法错误;本题属于逆向选择,故本题选B。2.C【详解】本题考查对充盈生命的认识和理解。C: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小明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是让生命充盈的表现;故C符合题意;A:抽烟有害健康,这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不负责任,故A说法错误;B:不可以把阅览室里没有看完的书拿回了家,故B说法错误;D:我们应该理智追星,不可以为了追星而逼着父母多给自己零花钱,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D【详解】本题考查绽放生命的精彩。D:漫画中献血者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传递温暖,守护生命的表现,故D正确;A:漫画未涉及应对挫折,故排除A;B:遵循生命的规则,故B错误;C:生命是有限的,不是永恒的,故C错误;故本题选D。4.C【详解】本题考查关切他人生命。C:结合题干材料内容,交警指挥路上车辆让出“生命通道”,将孕妇顺利送入医院急诊室救治,若要报道这一事迹,最适合的标题是关切他人,书写生命价值,C符合题意;A:题干材料的内容没有提及直面挫折等内容;A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养护精神;B排除;D:题干强调的是关爱他人生命;D排除;故本题选C。5.D【详解】本题考查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的相关知识。ABC:选项与题干不符,故ABC说法错误;D:结合课本知识,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1)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2)有意义的生活都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义的生活在于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有意义的生活需要敢于创造。【详解】(1)本题要求写出人生有意义的人的名字和事迹,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考查实现生命的意义,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7.A【详解】本题考查充盈生命。①②:热爱学习,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积极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有利于让我们的生命一点点充盈起来,①②说法正确;③④: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不多管闲事,封闭自己,不与外界交往,会让自己的生命贫乏,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8.A【详解】本题考查活出生命的精彩。A:结合所学知识,题文中,四位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他们的相同点是热爱学习,乐于实践,让生命充盈,故A正确;BCD:选项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BCD排除;故本题选A。9.D【详解】本题考查滋养充盈生命。D:根据所学,我们要积极敞开自己的心扉,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通过阅读好书、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外出旅行等方式,扩展生命阅历,增加生命的道德体验,这样的生活会一点点充盈起来。分析选项,小丽专注于做自己热爱和有意义的事情,属于滋养充盈生命,故D正确;ABC:都是错误的行为选择,不利于滋养充盈生命,故ABC错误;故本题选D。10.D【详解】本题考查充盈生命。ABC: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外出旅行,看看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开阔自己的视野;节假日回老家跟着爷爷奶奶学做农活,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有时间就去泡图书馆,在好书的世界里遨游;这些都是属于充盈生命的正确做法;故ABC正确;D:沉迷网络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D错误;故本题选D。11.C【详解】本题考查生命的相关知识。①:生命的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①说法错误;②:依据题文描述,疫情发生后无数普通人站了出来,以平常心做平凡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根据所学可知体现了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②说法正确;③:每个普通人身上的“不平凡”告诉我们生命拒绝冷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传递温暖,③说法正确;④:人生的价值不仅只表现在奉献上,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2.B【详解】本题考查绽放生命的精彩。B:题干中,浙江桐乡一名两岁幼童不慎从6楼坠落,路人沈东和陆晓婷在危急时刻徒手接住孩子,这是拒绝冷漠,见义勇为,传递温暖,故B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A排除;C:我们也要关爱自己,故C说法错误;D:遇险也要顾自身,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3.B【详解】本题考查活出生命的精彩。①③:材料通过模范人物的事迹,向我们说了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出伟大;启示我们要用坚持和责任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①③说法正确;②:这是对题文材料的曲解,②说法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出拒绝冷漠的内容,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14.B【详解】本题考查实现生命的价值。①③:张校长的行为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做到了爱岗敬业和关爱他人,是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的体现,表明不计付出与回报,平凡的生命也能时时创造伟大,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要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选项中,只有,才,说法绝对,故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A【详解】本题考查对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的认识。A: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医生、护士、警察、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作为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故A符合题意;B: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与题干内容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故C说法错误;D:生命是短暂的,不可逆的,与题干内容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6.B【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①②④:依据题干材料内容,雷锋用行动诠释了生命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绽放生命光彩,说明了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故①②④正确;③:捍卫了集体的利益,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17.(1)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手抄报比赛、安全疏散演练等。(写出两个活动形式即可)(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防范意识,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进行预防接种等。(至少写出两点)(3)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关切其他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将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等等。(将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等角度综合作答;开放性试题,答案角度多元化符合题意即可。至少写出两点)【详解】(1)本题考查活动形式,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考查预防传染病,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3)本题考查绽放生命的精彩,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8.(1)①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②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2)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详解】(1)本题考查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本题考查怎样的一生是值得度过的,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9.(1)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2)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遵守学校防疫规定;坚持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常通风;自觉进行健康监测;符合条件,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坚持科学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等等。(3)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关切其他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将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等等。【详解】(1)本题考查班级活动的具体形式,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考查防控新冠疫情的有效方法,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3)本题查看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