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设计目录五备课反思解读课标、教材,提炼核心概念PART ONE1.课程标准一2.教科书单元导语1.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核心概念:人口迁徙 文化认同2.教科书单元导语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也造成了规模日益增长的难民群体,现代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新课题。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既是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和传播的历程,又是不同文化交融的过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核心环节:处理好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核心概念:人口迁徙 文化认同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现状PART TWO二1.整理单元内容与已学知识的联系2.调查高二学生核心素养的现有水平选必三第3单元知识点 已学的选必教材中的知识点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选必三 第二单元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第二单元选必三 第二单元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殖民扩张与美洲、大洋洲族群的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基本未涉及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2课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3课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2课整理单元内容与已学知识的联系整合单元内容与已学内容的关联利于确定重难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讲解程度、问题设计难度等。素养 时空观念水平4 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讨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调查高二学生核心素养的现有水平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水平2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事实加以概括说明。水平3单元教学目标PART THREE三1.教学目标2.重点难点(1)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人口迁徙的时代背景;(2)借助地图、表格梳理各个时期人口迁徙路线,概括、对比不同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趋势,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3)引导学生借助教材辅文提供的不同类型的史料,融通《中外历史纲要》已学内容,全面、辩证地分析人口迁徙对社会,尤其是对文化的影响,涵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4)通过具体的史实、案例,补充适当材料,使学生理解不同区域、族群的文化在交汇中有冲突、交融,并形成新的文化认同;(5)适当补充材料,将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主题提升:在民族文化自信基础上,尊重、包容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才能推动多元一体国际社会的建立。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人口迁徙对文化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文化冲突、文化交融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单元教学设计PART FOUR四1.单元教学设计思路2.突破教学重点3.突破单元难点4.单元主题提升古代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是何关系?近代跨地域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是何关系?现代移民社会与文化认同是何关系?……为何迁徙?1……如何迁徙?2……对文化影响?3……是何关系?4……如何迁徙?1……为何迁徙?2……对文化影响?3……是何关系?4……如何流动?1……为何流动?2……如何变化?3难民……困境?4..............唯物3时空2史料1历史2时空3唯物3史料3历史4时空2……唯物3历史21.单元教学设计思路:知识问题化,问题结构化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是何关系?印欧人、亚欧游牧民族为何迁徙?(唯物史观3)印欧人、亚欧游牧是如何迁徙的?(时空观念2)如何理解早期人口迁徙中文化冲突与认同之间的关系?(历史解释2)1234第6课 古代人口迁徙和文化认同是何关系?印欧人、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对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史料实证1)第6课 问题3: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教材P37页问题探究)结合所学(本课以及《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举例说明。参考答案:①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例: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文化、拜占庭文化。②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盛世、欧洲封建国家的发展等。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回忆、整理已学的知识;借助史实对教材中的概括有更形象、深刻的认识。2.突破单元重点:人口迁徙对文化的影响第7课 问题3:近代跨区域人口迁移对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选取教材辅文中材料论证你的看法。设计意图: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好用足教材,借助教材辅文突破教学的重点,同时涵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水平3)和历史解释(水平4)。2.突破单元重点:人口迁徙对文化的影响设计意图1:理解美国移民人口的多源化,必然引起移民文化多元性,来自欧洲的白人占多数,长期的交流过程中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第8课 问题5:美国移民文化面临怎样的困境?活动一 观察美国建国初期族裔的构成活动二 对比美国(建国初到2017年)移民族裔的变化设计意图2:通过对比,并结合教材46页学思之窗,发现美国的少数族裔人口增长较快,占比越来越大,引发学生思考:移民结构的变化是否会引起文化冲突?活动三:展示美国各地爆发的反对种族歧视游行图片和视频设计意图3: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认识美国社会直到现在族群歧视的阴霾仍然没有消失,严重阻碍了多元文化的认同和交融,文化认同出现了困境。2.突破单元重点:人口迁徙对文化的影响第6课 问题4:如何理解早期人口迁徙中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教材P36页 学思之窗)思考: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阿图尔夫对罗马帝国态度的转变,分析其原因。设计意图: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冲突的不可避免,但是文化冲突的最终结果又总是强化了文化认同。3.突破单元难点:理解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第7课 问题4:如何理解近代人口迁徙中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移民融入移入地区或者国家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经历了在迁徙中相互渗透、在调试中彼此交融的认同过程。3.突破单元难点:理解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文化的冲突文化的互融文化的重构第8课 问题6 “新加坡模式”的特点是什么?活动一 观察、对比新加坡居民族裔结构设计意图1:新加坡居作为典型的移民社会,也有一个占多数的族裔,引发学生思考:新加坡会像美国一样出现文化认同的困境吗?活动二 展示关于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图文资料设计意图2:体会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直观感受美、新两国移民社会的差异,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美、新出现差异的原因?设计意图3:通过探究学生得出“新加坡模式”的特点;领悟面对文化多元现象,我们应该尊重、包容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才能实现文化的良性互融。活动三 探究“新加坡模式”的特点3.突破单元难点:理解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只有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才能在交流中认同,在沟通中理解,形成文化共同体,提升主题之余呼应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己见、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张小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思考:你是如何理解“认识自己的文化”这句话?第8课 问题7:面临文化多元一体的趋势,我们该如何对待中华民族文化呢?4.主题提升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备课反思PART FOUR五文化认同的历史味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EDUCATION/TRAINING/TEACHER PRACTIC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