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阅读理解题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下雪的声音 你听过雷声、雨声,你听过风声、涛声。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但是,你如果屏息凝神,还是会听到的。 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shū)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黏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当你面对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下雪的声音。 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雪,滋润着大地鲜丽的色彩,隐蔽着满野的花花草草,一旦它融化了,一个绚丽的春天就来了。 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1)解释下面的词语。屏息凝神: (2)短文采用第 人称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就好像作者在跟我们促膝谈心。(3)下面句子的描述,可以想象“看”到的画面,又可以想象“听”到的声音的一项是( )。A.下雪的声音却黏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B.当你面对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C.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野的时候D.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4)谈谈你对短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5)“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华山的险 华山的险,吸引了许多游人。 为了一览华山的奇峰异彩,领略它的天下之险,我在山上待了两天两夜。从早到晚,上上下下,跑了近百里山路。走“五里关”,过“莎萝坪”,路还算平坦,暂时感觉不出险。只是匆匆赶路时,偶一抬头,往高处望去,只见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山路夹在缝间。天空在这峰林争雄的世界里,似乎也龟缩成了一条线,瘦瘦的,直直的。上到“毛女洞”,山路左拐右弯,蜿蜒蛇行。疑已无路,打个弯儿却又小径通幽,别有天地。 “华山天下险”。这“险”是够味儿的,这“天下”二字也是当之无愧的。瞧,在深深的山坳(ào)里崛起的一条狭而长的山脊,远看似一条绳子从天上斜斜地横放下来,那就是“苍龙岭”。它左右两旁的沟壑(hè)深不见底,山风夹攻上来,全无遮掩,呼呼大作,似有千军万马在厮(sī)杀。这历来是游人谈“险”色变之处。 我倒觉得“老君犁沟”可怕得很,路狭窄仅容一人,斜斜地从几百米高处滑下来,两边空空荡荡,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游人是一个紧挨着一个,小心翼翼,全神贯注,敛(liǎn)气屏息。有的人只是爬上了一小段,便觉得太冒险了,赶快退下来。从沟下往上望去,人们或蹲、或跪、或手脚并用,尽自己的力,向上攀爬着。征服华山,是个了不起的壮举。当你横下心,壮起胆,登上平台,放眼回顾,华山的一峰一峦、一石一木,都变得更加峻拔、亲近起来。山风尽情地吹拂着人的心怀,此时,一切疲倦、惧怕都在这瞬间消失了。(1)作者是怎样描写华山的险的,完成导图。(2)读文中画“ ”的句子,想一想:“华山天下险”,这里的“险”体现在哪三个方面?(分别不超过6个字)① ② ③ (3)读下面的语句,展开想象,你还会看到怎样惊险的画面?试着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天空在这峰林争雄的世界里,似乎也龟缩成了一条线,瘦瘦的,直直的。抬头细看 。继续前行, 。(4)读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作者是从 和 这两个方面描写游人是怎样爬山的。②描写游人的句子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5)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游客游览华山的感受。对这一感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亲身游历一个地方,才会对它产生真正的认识B.华山山顶的山风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C.克服困难的过程是收获的过程,也是感受快乐的过程D.面对困难,只有鼓起勇气去克服,才会获得成功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琪琪一家去桂林游玩,下面是游玩前琪琪搜集的资料。【材料二】桂林的主要景点可概括为一江、两洞、三山。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漓江的特点可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渔翁闲钓。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空气,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情画意。(1)材料一中的“两洞”指的是 、 ;“三山”指的是 、 和 。(2)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①《印象·刘三姐》是桂林的一处著名的景点。( )②漓江的特点是清、奇、巧、变。( )(3)乘船游漓江时,你会欣赏到怎样的画面?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月亮堂堂(节选) 月到中秋,分外清白而圆润,挂在蓝汪汪的远天上,像刚从豆芽缸里捞上来一样,又白又胖。 记忆中,每每这时候,我奶奶都会站在门旁,对着浩瀚的天空里那一轮皓月,很抒情地叹道:“月亮——堂堂哟!”于是掇(duō)条长凳放在门前的场地上,她坐在一片奶白色的月光里,周身晕染一层白光,像莲花上的观音。 有一年仲秋时节的夜里,是下半夜,我口渴了,爬起来到厨房找水喝。我趿(tā)着一双凉软的布鞋,睡眼蒙眬地来到厨房,立时惊呆了——好一片月色!那一片仲秋后半夜的月光,透过厨房窗子上的玻璃纸,满满覆在锅灶上,满得要溢出来,分外明净与纯正。厨房也仿佛被这一大块月光清洗了一样,锅铲子亮得灼眼,平日里黑黝黝的松木锅盖,这一刻显得那样洁净与沉静,横躺在锅沿上,竟像入了禅。厨房里,没有月光的地方,还是一片潮润润的幽暗,幽暗的水缸底下,蛐蛐儿叫得正欢。那唧唧虫声虽在暗处,却也有月光的清明与澄澈。我拿起瓢舀了半瓢水,水里也晃动着一小块光亮。我欢喜地把水喝下,连同那一小块晃动的光亮,只觉得自己也通体透明而洁净。月亮的光明与美好,在那一个后半夜里,我也有了。我身体里的这个小宇宙,角角落落,都得了月光的朗照,白日里的不快,人前藏不住的慌乱与卑微,都在这月光里消融不见。 我忍不住开了门,走到屋外去,四隅(yú)一片沉静。我走在一片清凉的月色与清亮的虫声里,只觉得如步莲花上。隔壁人家的房顶、远处黛色的田野,都笼在一片纷纷扬扬的乳白色里,月如霜啊,千里万里,无边无际。抬头看中天,星辰如沙滩上的贝壳,银河浩荡,伴同西边那皎皎一轮,十万光明就这样洒向人间处处,却又这样无声无息,无有惊扰。我心里有无边的欢喜和宁静,可是说不出来,仿佛置身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宁的美好世界里,一个幸福可以绵延到地老天荒的童话里。(本文作者:许冬林)(1)月光下,作者看到了哪些柔美的画面?[多选] ( )A.月光下的奶奶 B.月光洒锅灶 C.水缸浮月亮 D.月光洒田野(2)“我”在厨房里找水喝时,看到了 。(简要概括)(3)读画线句子,完成练习。①读到“纷纷扬扬”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②读了这句话,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我看到了月光落在远处黛色的田野里,看到了 ,看到了 ,霎时间,我觉得自己已融入这如霜的月色中。(4)作者借对月亮的描写,流露出 。参考答案1.【答案】(1)聚精会神,屏住呼吸。(2)二(3)D(4)示例:这个句子强调了“用心去感受”的重要性。用耳朵听到的也许只是时隐时现的自然之声,而用心感受到的才是雪声中那充满爱和美的世界。(5)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解析】(3)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分析能力。选项A,可以让我们想象“听”到的声音。选项B,可以让我们想象“看”到的雪花飘落的画面,但无法想象到声音。选项C,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雪中山野的画面,但无法想象到声音。选项D,不仅能让我们想象到“至亲好友”走来的画面,而且能想象到他们到来时的声音。可见答案应为D。(4)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能力。回答本题时,我们可以首先解释“句子强调了什么”,然后解释为什么强调这方面内容来解答此题。可以这样分析句子:本句使用了关联词语“与其……不如……”,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复句。这个复句强调的是“不如”后面的内容,即:用心去感受。为什么“用心感受”比“用耳倾听”重要呢?因为用耳朵听到的只是自然之声,而用心感受到的才是雪声中充满爱与美的世界。2.【答案】(1)山路的险 苍龙岭的险 老君犁沟的险(2)山坳深;山脊狭而长;沟壑深不见底(3)示例:天空变成了一条不规则的时粗时细的线;前面的路忽而转弯,忽而直行,忽而找不到出路(4)神态;动作;不可以。通过写游人的表现,从侧面衬托出华山之险。(5)B3.【答案】(1)芦笛岩;七星岩;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2);(3)示例:我会欣赏到奇峰倒影、碧水青山、渔翁闲钓等优美画面。4.【答案】(1)A;B;D(2)月光下的厨房美景(3)示例:天地间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乳白色中,这乳白色的月光似乎在轻轻移动;月光洒在树林里;月光斜照在河面上(4)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