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方针。
2、引导学生利用既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理解和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和政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法治意识:依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措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拥有世界第三的土地、最多的人口,是世界上民族最多,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却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稳定的国家之一。
学生思考:是什么让中国古老与现代一脉相承?是什么让中国最复杂与最稳定和谐相处呢?
教师: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总议题:全面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议题一: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议题二:怎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议题三:如何看待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一幕: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议题一: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各地考古诠释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并阅读材料《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早在远古时期, 中华各民族先民就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在中原的黄河流域、南方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北方的大漠南北以及周边地区,聚居生活着黄帝、炎帝、九黎、三苗、羌、东夷、巴、蜀、氐、山戎等许多氏族部落。历史上,汉、藏、傣、彝、白、布依、傈僳等民族对西南地区的开发,汉土家小」苗瑶师黎等民族对中南地区的开发,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东乡、土等民族对西北地区的开发汉、蒙古、满、锡伯等民族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开发,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沙漠绿洲到渤海之滨,从蒙古大漠到雪域高原,各民族先民以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和铭刻着中华各民族先民的汗水和印记。
议学问题: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从哪里来?
2、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3、从西汉时期我们中央政府对云南进行了有效的管辖,说明云南和中央政府是什么关系?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域是怎么划分的?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幕: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议题二:怎样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前苏联的民族政策》和《美国的族裔政策》
前苏联是一个以多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大小民族达120多个,是世界上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在1991年解体前,前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 (其中俄罗斯16个、格鲁吉亚2个、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各1个) , 8个自治州(其中俄罗斯5个、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塔吉克各1个)和10个民族专区(它们全都隶属俄罗斯)组成。各加盟共和国基本上是以一一个较大民族为主体、加上其它民族而形成。在组成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中,俄罗斯族是前苏联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全苏人口总数的50.8% ,成为前苏联的主体民族,其余为少数民族。前苏联各民族使用130多种语言, 信奉10多种宗教,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程度均有很大差别。由于历史原因,前苏联民族问题错综复杂,表现为从宗教对立到种族冲突,从语言纠葛到领土争端,从要求自治到追求独立,从历史恩怨到现实矛盾等一系列现象 ,勾画出一幅+分繁杂而纷扰的图景。早在前苏联解体前,法国史学家埃莱娜唐科斯即指出:“在前苏联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急需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显然是民族问题。像它所继承的沙俄帝国-样,苏维埃国家似乎也无法走出民族问题的死胡同。”显然,前苏联的解体虽由多种因素所致,但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是-个起关键作用的深层次的因素。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族群的国家,现有大小族群1500多个,其成分之多、分布之复杂在世界各国中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国宪法却没有特别关于民族权力的相关规定,那是因为,在美国,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美利坚民族。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有如此之多的不同族群和不同种族,但却并没有不同民族(只有美利坚民族)。通过培育每个公民对国家的理性认同,美国成功地融合了不同的种族、族群和不同的文化。美国建国200多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一个族裔或种族要求划土自治而导致的分裂危机,唯一次分裂危机——南北战争——也是由于政治理念的差异,而非族裔认同的不同引起的。因此,美国族裔政策的几点原则值得我们汲取,即族裔政策服从国家至上、统一原则;族裔政策服从国家法制原则;以及族裔政策服从国家发展原则。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美苏教训给中国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
那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么实行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区既然有自治权了,是不是独立了?或者说和港澳特区自治一样了呢
民族自治权不等于主权
民族自治权不等于主权
那么,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否真的吸取了美苏民族政策的教训而成功了呢?
事实用于雄辩,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自然环境最差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一西藏吧!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习近平时间 西藏“南方悬崖”的蜕变》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
1. 国家对西藏的民族政策是否正确,为什么?
2. 西藏的变迁对于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突破提升:比较我国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与民族方针
拓展提升:比较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
第三幕: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议题三:如何看待我国的宗教政策?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西藏白皮书”发表》并阅读材料
今天,告别贫困乐享小康的藏族人民依然充分享受着宗教信仰的自由,在西藏的各个宗教场所,随时可以见到僧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进行宗教活动;在西藏各个地方,随时可以看到信教群众转经、磕头、朝佛的场面。
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在民主改革中,中央政府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废除宗教特权的同时,充分注意到了藏传佛教同藏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中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充分考虑到了宗教对西藏人民生活中的深远影响,重申了符合广大信教群众愿意,符合佛教的基本精神,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重要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宗教工作理论方针政策守正创新的鲜明品格,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工作重点。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宗教工作置于党治国理政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要把宗教工作置于党治国理政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议学小结: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信与不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种类: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③派别: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④时间: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权责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③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③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④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