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教案单元素养目标 【2022新课标】道德修养: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初步具备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责任意识: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奉献精神、担当精神;课时核心素养目标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2.关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培养关心社会的行为。3.知道社会关系是复杂的,在不同的社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4.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积极融入社会。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人们在 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2.个人是 的有机组成部分。3.人的身份在 中确定。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 的身份。二、联系实际,实话实说1、难忘的暑假生活学生回忆自己最难忘的一天暑假生活,回顾在这一天中做了哪些事?自己有什么感受。在我们难忘的暑假生活中,我们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了社会?放视频《中学生过暑假呈现“四多一少”》思考:这样的暑假生活对中学生有哪些不利影响?2、巨变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变化就在我们的周围。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了解一下最近五年来自己周围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五年来,我的家庭发生了这发生了这些变化?五年来,我所在城市或村庄发生了这些变化?五年来,我的周围还发生了这些变化?思考:看到这些变化你的感受是什么?3、说说你参与过哪些社会活动?如:旅游、购物、义务劳动、文化月跳舞等?请你说说参加社会活动有什么意义?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合作探究在社会舞台上,在不同的社会关系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身份。现在,我们是中学生,是父母的儿女,是老师的学生,是同学的同学……将来,我们会做爸爸或妈妈,会成为科学家、教师、艺术家、公务员、农民、工人……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身份。1.请在下表中填写自己现在所处的四种社会关系,并说出这些关系中自己的身份是什么?所处社会关系对应身份 2、播放图片网友绘制中国亲戚关系、曾国藩家谱、汉大帮、地缘关系等图片。上面的图片显示了不同的社会关系,想想在我们的社会中主要存在哪几种不同的社会关系?它们分别是怎样构成的?3、综上材料,谈一谈你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的,两者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每个人在追求自身正常发展的同时,也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四、随堂演练1.当我们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时,我们的感受是( )A.很热闹,场面震撼 B.作为中国人,我自豪,我激动C.能到北京天安门,太幸运了 D.升国旗仪式见多了,没啥特别2.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 )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启示我们需要( )A.融入社会生活 B.沉浸在个人的生活圈子,不与他人接触C.不接触复杂的社会生活 D.只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4.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涵的人生道理是( )A.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D.人生的追求是成功者的精神动力【教学反思】在本课中,通过社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和总结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具体的实例引导略显不足,应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