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5.1两种电荷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5.1两种电荷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上册
15.1 两种电荷
做一做
将塑料笔杆或者梳子与头发摩擦之后靠近纸屑,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1.电荷 :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注: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一、两种电荷
  两个电荷量分别为1库仑的带电体,相距1千米,相互作用力约为9 000 N。可见:库仑是一个很大的单位。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2.原子结构
二、原子及其结构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摩擦起电的原因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金属转移的电荷都是电子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与观察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橡胶棒
橡胶棒
玻璃棒
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
1.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带正电
例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总结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接触起电:将一个带电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就可以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与带电体等量同种电荷。
6c
3c
3c
带6c正电荷
不带电
人们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这说明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大约10-7C的负电荷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带大约10-7C的正电荷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原子
电子
原子核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2.原子结构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例题
如图所示,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最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橡胶棒C带   电,小球B带   电,小球A不带电或带   电。
A
C
A
B
B
C



判断依据有两点:1.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橡胶棒带负电
相互排斥则一定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可能带异种电荷或不带电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还有其它办法检验物体带电吗?
判断物体带电的方法
1、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电荷间具有相互的作用力。
[验电器的构造]
金属球
绝缘垫
金属杆
金属箔
金属罩
接线柱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张角=带电
张角越大=带电荷量越多
为什么金属箔会张开呢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一个带电体跟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
A、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正电
B、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负电
C、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正电
D、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负电
B
练一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实验2:
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 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电荷在金属棒中可以定向移动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A
B
实验探究: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
酸碱盐溶液都是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塑料、橡胶、玻璃、干木头、空气、陶瓷、油等都是绝缘体。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A
B
导体和绝缘体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导体导电的原因:
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自由电子
食盐溶液:阴离子、阳离子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
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在条件改变时可以相互转化
导体和绝缘体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试一试:连线
空气
塑料
陶瓷
玻璃
石墨
橡胶

人体
大地
酸碱盐的水溶液
导体
绝缘体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
A.人 体、大 地、铜钥匙
B.橡 皮、煤 油、塑料袋
C.铅笔芯、盐 水、玻璃杯
D.瓷 瓶、空 气、钢板尺
B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两种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
验电器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表示电荷的多少(Q)
单位:
库仑
摩擦起电
实质:
电子的转移(得失)
结果:
两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定义: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种类
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电荷量: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课堂小结
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
(-)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
绝缘体:
导电原因:
导体和绝缘体_____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_
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导体内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没有
可相互转化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如图所示,图甲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 电荷,图乙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_电荷,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_____________。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都能_______碎纸片、碎羽毛、碎泡沫塑料等轻小物体。


摩擦起电
吸引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 如图所示的仪器叫      ,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金属箔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验电器是根据    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
验电器
同种
同种
排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时,若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             ,若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    。
4.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     和核外的    组成,前者带    电,后者带    电,并且后者每时每刻都在绕着前者运动。
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
带负电
原子核
电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  )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上
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上
A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 一般情况下,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    。(均填序号)
①陶瓷 ②铅笔芯 ③塑料尺 
④钢尺 ⑤盐水 ⑥食用油
②④⑤ 
①③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