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章 第1节 两种电荷【课题与课时】1.课题:第15章 两种电荷 第1节 两种电荷2.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4.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小实验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能总结归纳出带电体有什么性质2.通过阅读课本及观察演示实验能陈述电荷的种类及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3.通过阅读课本描述原子结构、并能说出摩擦起电的原因;4.通过阅读课本及演示实验能说出电荷可以发生定向移动,识别导体和绝缘体。【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2 评价任务2:原子及其结构—学习目标3 评价任务3:导体和绝缘体【评价目标】合格 良好 优秀目标1、2 能说出摩擦起电的定义 知道自然界只在两种电荷 说出电荷的单位 实验室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准确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说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实物知道验电器的构造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摩擦起电的实例 通过诵读概念,能说出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与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所带电荷是负电荷。 亲身体验使用验电器,能分析出验电器的原理目标3 能说出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描述原子的结构 通过自主阅读,能说出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 通过阅读,能分析并分享摩擦起电的原因(实质):电荷的转移目标4 能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能分析并分享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说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归纳总结出电荷在金属中发生了移动,举例说出自己身边常见到的导体和绝缘体,并分析出金属容易导电的原因——自由电子。【学习过程】任务1:两种电荷——指向学习目标1、2活动一: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实验 将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 将圆珠笔或吸管用干燥餐巾纸摩擦后靠近纸风车 用衣服摩擦气球后靠近头发现象现象分析归纳总结活动二:1.探究实验--电荷间相互作用图示实验 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分析探究归纳自主阅读课本2、3、4段,完成问题2.两种电荷(1)正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表示。(2)负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表示。3.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______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______。4.电荷量(1)__________________叫电荷量,简称___________,用“Q”表示;(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单位是________,简称为______,符号是C。5.验电器验电器是一种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可粗略估计所带电荷量的仪器。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中检测1——指向学习目标1、2】1.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用绝缘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让乙球靠近甲球,在下列几种情况中,两球互相排斥的是( )A.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B.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C.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任务2:原子及其结构—指向学习目标3。活动三:请大家利用课本阅读33-34页,完成以下问题。1.原子由____和____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带正电,_______带负电。2.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_____,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3.摩擦起电的原因(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_______得到电子,带______电,________失去电子,带_______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_____得到电子,带______电,_______失去电子,带______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实质是_______________.任务3:导体和绝缘体——指向学习目标4活动四: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1.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实验过程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验电器A带电,B不带电,可看到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 用橡胶棒把验电器A和B连接起来,观察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有无变化. 再次使验电器A带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连接起来,观察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有无变化.实验现象归纳2.导体和绝缘体导体 绝缘体定义 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示例导电或不导电的原因注意: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照学习目标,我是否全部达成?我的收获是:【达标检测】1.如图为小奇自制的验电器。用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金属丝时,金属箔因为带______种电荷而张开,用带电橡胶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引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若丁带负电,则甲带 ________ 电,乙带 ________ 电。3.一般情况下,下列物品:①橡皮擦 ②铅笔芯 ③塑料尺 ④钢尺 ⑤盐水 ⑥塑料三角板其中属于导体的是_________,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___。(只填序号)【学习评价与反思】1、我的得分:□优秀(36分以上) □良好(30-36分) □潜能(20分以下)2、学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表现: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我还能怎样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