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课件(共5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课件(共56张PPT)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1
2023年8月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综合与实践
2
ppt课件
单元课时分布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量一量 比一比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本册教学内容
4课时
19课时
4课时
14课时
3课时
10课时
1课时
3课时
2课时
4课时
(共64课时)
3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理解两数相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并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的有关计算。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深化长度观念的建立。
本册教学目标
4
ppt课件
4.初步认识线段,会测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能借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并会判断锐角和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 正确认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能珍惜时间。
本册教学目标
5
ppt课件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复习、整理和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教学目标
6
ppt课件
教材编排特点
l.内容丰富有趣,符合孩子年龄特点。
2.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深刻感受
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3.注重体验,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
过程。
4.体现开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人。
7
ppt课件
重点单元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数与代数
8
ppt课件
长度单位
厘米、米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
解决问题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厘米、米的认识
体会测量工具多样化,产生认知冲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渗透数学文化
厘米的认识
建立1厘米的表象
〔直接表述后用物体比〕
给出符号表示〔只要求认识〕
测量长度〔怎么对0怎么读刻度〕
米的认识
建立1米的表象
探索操作引入
直观感受
给出符号表示
米和厘米的关系
厘米、米的认识
米和厘米的关系
直接观察米尺〔不探究不推理〕
认识线段
直观感受
线段的认识
画线段〔重点知道怎么画,起点终点〕
线段的认识
建立厘米和米的
长度观念,
假设推理,培养分析推理思维品质
估测
反证〔合理吗〕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加 法
减 法
解决问题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解决问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1
不单独安排加减法估算教学,在练习中渗透。
加 法
竖式写法,突出对位的要求
加 法
相同数位对齐 (稳固对位)
不强求从个位加起
加 法
个位相加满十,
向十位进一(个位算起理由,人为规定〕
不同类型进位
减 法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算法要点〔迁移〕十位减起方便吗?为了退位方便,增强概括要求
防止倒着减如:50-24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
几的问题
画示意图理解数量关系
渗透线段图思想,为线段图做铺垫
解决问题
逐步抽象〔数据很大,练习〕
为线段图作铺垫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竖式写法
例1、例2、例3重心是计算,不要当做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重心是数量关系,
经历探究找方法和策略。计算:呈现一个事实,引出算式,重点突出算法,不要
太深入数量关系,算法必须积极探索。例1重点突出简便方法。
增加小括号,强调竖式写法。小精灵问:有简便写法吗?不能写大竖式。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解决问题
连续两问
两步计算作铺垫
给出整理的线索,概括加减法完整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表达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认识角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结合生活实例
实际操作活动
角的大小〔活动角角的大小跟张开有关〕
画角
认识角
结合生活实例
实际操作活动,增强感性认识
判定直角的方法
画直角〔用三角尺画,跟以后的画法不同,可能顶点似圆弧形,注意先画一条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实物到抽象
借助直角比较
判定方法〔不需要下定义,
直观认识,标准是直角三角板)
进一步认识三角尺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太深入数量关系,算法必须积极探索。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认识半时、几时几分
画直角〔用三角尺画,跟以后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四〕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
选择适宜的测量单位,测量长度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四能〞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除“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选择适宜的测量单位,测量长度
反思和评价〔轮廓,整理,线索,整体。
直观演示和操作〔重视操作播表或动态演示〕
各局部名称〔因数改为乘数,排除学习整除中约数倍数干扰〕
实际操作,增强应用意识〕
推理
平角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四、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2~6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理解乘法的意义
突出呈现“几个几〞多种形式理解记忆
沟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强化相同加数相加,引出乘法算式,要求加法转化成乘法〕
体会乘法的简洁〔3组加法算式后认识乘号,以免造成意义干扰〕
乘法的初步认识
各部分名称(乘数 积)
先教5的口诀,有助于记忆,并排列相关两组算式〕
2~6的乘法口诀
趣味性、生活化的素材实物图,电子图表达连加动态过程,表达几个几
2~6的乘法口诀
主题图的素材〔原来玉米图3*3+2〕
理解乘法的意义〔结合情景体验先算什么3*3+2〕
增加练习形式
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
〔新增〕
信息接近
根据意义选择算法〔区分4个5、4和5,加深乘法意义理解,区别加法乘法〕
画图辨析〔数学是画出来的〕
理解题意、选择算法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
一、教学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物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看到的可能不同
观察实物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
三个方向〔渗透三视图〕
观察立体图形〔积木〕
逆向推理〔一个方向不能确定〕
答案不唯一〔排除法〕
解决问题〔开展学生思维〕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六、表内乘法〔二〕
7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
7、8、9的乘法口诀
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自主编制口诀
帮助记忆口诀〔理解相邻乘法口诀的练习,不是强调先算乘法〕
解决问题
渗透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画图理解〔突出几个几,用意义理解〕
解决问题
方法和策略
理解图意〔理解示意图画图方法不做太多要求〕〕
方法多样〔列算式理由
找规律、〔意义理解动态变化〕对口令做手势
突破难点:口诀之间关系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记忆口诀。〔学生整理〕
选择适宜的测量单位,测量长度
选择适宜的测量标准,描述给定的长度 〔示范〕
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
  实践活动课不是教知识,而是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识、实践能力、通过活动积累经验,亲自去做,不要弄成
看图列式看图说话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一、教学内容
认识半时、几时几分
解决问题
直观演示和操作〔重视操作播表或动态演示〕
5分5分的数
认识时间单位“分〞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不同的颜色区别时针和分针走过的区域
时和分的关系 〔方法播钟〕
课件动态演示
降低难度,由易到难〔口诀后学习〕
认读结合
结合操作解决难点,整理方法
认识几时几分
解决问题
时间的推理
排除法
图示
多余条件
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
  一、教学内容
简单的排列组合
意图:数学广角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解决一类问题,
渗透数学思想。
方法多样:固定十位、个位、交换位置
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操作:列表或图示的形式
交流:全面、有序地思考
〔不重不漏〕
组合〔无序〕
列表或图示
探究过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不要求学生抽象完成〕
策略:摆卡片、列表或图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