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教学难点:能识别扩散现象,理解分子间斥力与引力的关系。三、教学分析因此本课教学旨在带领学生沿科学家探究物质结构的路径进行微观世界的研究,在建立物质结构的分子模型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并用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分子的物理属性.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强烈愿望.通过小组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归纳出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能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应用这种方法去研究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并能利用工具进行观察想象和收集证据.密切联系生活,展望未来,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四、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一)物质的构成教师演示:千纸鹤变红(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活动:观察笔迹和放入高锰酸钾的温水。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提出猜想(选择模型)。学生活动:将水和酒精混合,观察现象。教师演示:用黄豆和菜籽混合。学生类比活动和演示现象,收集证据检验猜想,得出结论。学生归纳自己经历的研究过程,得出研究方法。学生阅读:知道分子的概念及特点。(视频)模拟分一滴水,巩固分子的概念。(视频)展示研究的工具,同时也是收集证据检验猜想(模型)师生讨论建立物质结构的分子模型。(二)分子热运动1.探究分子的运动提出问题:为什么能闻到香水味 学生活动:使用科学家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进行探究。小组汇报探究过程,得出结论。2.探究分子间的吸引力小红的困惑: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检验猜想。小组展示探究过程,得出结论。3.探究分子间的排斥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学生活动:压缩水和金属块。学生交流活动感受,体验排斥力的存在。4.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学生活动:压缩空气。(置疑:为什么和压缩固体、液体不同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读一读”。学生交流自学的成果,归纳得出结论。(二)板书设计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