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认识“印、凌、增、棕、靴”5个生字,会写“院、印、案、排、列、规、则、凌、乱、棕、愉、迟”12个汉字,会写“排列、规则”等11个词语。 2.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熨帖、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熨帖、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熨帖、凌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组织学生齐读词语:小小的蓝天、明朗的天空、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亮晶晶的水洼、湿漉漉的水泥道 2.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试着自己填一填。(PPT出示)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 )。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 ),映着一角( )。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 )。这一片片( ),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 )上了。 3.组织学生一起填空。 二、研读第6—8自然段 1.布置任务:默读课文第6至8自然段,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组织交流。 3.点拨:第6自然段写水泥道的全景图,第7自然段是梧桐落叶的特写镜头,第8自然段写“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 4.布置任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先读这个自然段,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5.组织交流。 6.引导学生用上句式说说“这是一块 ‘地毯’。”相机板书:彩色的、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 7.组织品读第6自然段。 ①布置任务:听老师读第6自然段,边听边想:水泥道为什么是彩色的,还闪闪发光? ②组织学生讨论。 ③点拨:就是这样,风雨过后,水泥道因铺上了梧桐落叶而变成了彩色的、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一直伸向远方。 ④组织学生一边齐读,一边想象画面。 8.组织研读第7自然段。 ①布置任务:自由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②组织交流。 预设:“熨帖”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落叶排得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反而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 ③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强调读准这三个词语:熨帖 凌乱 增添 ④指导学生读读句子,再联系上文想想“熨帖”的意思。 ⑤组织交流,相机板书“熨帖、平展”。 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到跟“凌乱”相关联的词句,理解它的意思。 板书“凌乱” ⑦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凌乱”的意思,感受自然之美:看,梧桐树叶随风飘落,(师在黑板上贴上几片梧桐叶)这儿一片,那儿两片,还有这儿,这儿,到处都是,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却是那么自然,随意……为水泥道增添了色彩,这是一种自然之美。难怪作者说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是谁创造了这种美?原来是秋风秋雨的功劳,是大自然的杰作呀! ⑧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语速可以稍慢些。 9.组织品读第8自然段。 ①布置任务: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走在这样美丽的水泥道上,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②组织交流。 ③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10.学习小结:刚才,我们跟随作者走上这条美丽的水泥道,体会到了那份愉悦、喜爱之情。再去读一读,感受这份秋景之美。 11.组织学生配乐齐读第6、7、8自然段。 三、研读第9—11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第9自然段,理解句子,感受不舍之情。 2.师生合作读第10、11自然段,组织讨论:上学路天天走,为什么“我”第一回觉得它美呢? 3.小结:是呀,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发现。此时,老师想把作者张秋生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出示张秋生的话: 每个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人,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寻找到别人不曾注意的、忽略的东西,而这些细小的事物里,往往就隐藏着许多美好的、令人感动的东西。(张秋生照片) ——张秋生 四、读“阅读链接”,感受其写作特点 1.出示作家汪曾祺的《自报家门》,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錾zàn:指在金属上雕刻; 筢pá草的筢子:一种竹子做的,用来拨草的器具。(PPT出示图片) 2.提问:自读这段话,看看它写了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呀? 3.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4.引导学生把它与课文作比,感受内容与写法上的异同: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罗列了放学途中看到的各种作坊、店铺,以及师傅工作的场景,用较少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景物。而课文是围绕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两种写法都写出了生活中的观察所得。因为选的内容不同,所以写法也不同。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你喜欢的写法在课后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门前的水泥道两旁,梧桐树掉下一片片叶子,落叶就像 ,水泥道像铺上了 。我走在水泥道上,棕红色的雨靴像 。这一天的上学路,我感到特别 。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不少于60字) 第3题答题建议:我们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一定要先观察景物,再用几句话写在练习册上。 【板书设计】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明朗的天空 亮晶晶的水洼 金黄金黄的叶子 湿漉漉的水泥道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认识“印、凌、增、棕、靴”5个生字,会写“院、印、案、排、列、规、则、凌、乱、棕、愉、迟”12个汉字,会写“排列、规则”等11个词语。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熨帖、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课前学习任务
1.熟练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熨帖、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根据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内容,试着填空。 【学习任务二】 默读课文第六至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选择其中最喜欢的画面,先读这个自然段,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习任务三】 用多种方法理解“熨帖、凌乱、平展”等词的意思,感受落叶的美。 【学习任务四】 读第10、11自然段,讨论:上学路天天走,为什么“我”第一回觉得它美呢? 【学习任务五】 读“阅读链接”中汪曾祺的《自报家门》,交流阅读感受。
推荐的学习资源
阅读描写秋天景物的文章。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门前的水泥道两旁,梧桐树掉下一片片叶子,落叶就像 ,水泥道像铺上了 。我走在水泥道上,棕红色的雨靴像 。这一天的上学路,我感到特别 。 3.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不少于6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