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观测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第5课,主题为"观测风"。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测量风的方向和强度,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风的形成原因,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风的形成原因,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因的概念理解,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对风这一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但对于风的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他们在观察和实验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实践和引导来提高。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风车旋转的图片,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风车?你们知道风是怎么让它转动的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风的观察和体验。第二环节:介绍风的形成原因教师向学生解释风的形成原因,可以使用以下例子:教师说:“风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的热能所引起的。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吗?就好像我们在旋转的游乐设施上一样,地球也在不停地转动。当地球的某一部分受到太阳的热能辐射时,它会变得热起来,而周围的空气则会被加热膨胀,变得轻。这时,周围的冷空气就会流向热空气的位置,形成了风。”第三环节:观察风的方法和工具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风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用以下例子:教师展示一面风向标,并解释它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教师说:“风向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风的方向。它通常由一个杆子和一个指示箭头组成,箭头会随着风的方向而转动。我们可以根据箭头指向的方向来判断风的来向。”接着,教师展示一个风力计,并解释它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教师说:“风力计可以帮助我们测量风的强度。它通常由几个杆子和一个旋转的杯子组成,当风吹过时,杯子会旋转。我们可以根据旋转的速度来判断风的强度。”第四环节:实践观测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校园或户外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观察和测量风的方向和强度。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观测工具并记录观测结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在不同的地点观察风的方向和强度,并记录在观察表格上。学生可以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哪个方向,以及风力计的杯子转动的速度有多快。第五环节:总结和讨论学生回到教室,教师与他们一起总结观测结果,并引导他们讨论风的方向和强度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们观察到的风的方向是一致的吗?风的强度有什么变化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例如:“风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分享他们的想法。板书设计:观测风- 风的形成原因:地球的自转、太阳的热能- 观察风的方法和工具:风向标、风力计- 风的方向和强度的变化规律- 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教学反思:通过引入风车和实际观察风向标和风力计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有机会亲自观察和测量风的方向和强度,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观察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和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