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气温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第2课《认识气温计》,主要介绍气温计的使用和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气温计的作用、结构和使用方法,培养他们对气温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意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气温计的作用和结构。b. 掌握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气温的能力。b.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和探究的能力。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气温计的作用、结构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气温的能力。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进行探索和发现。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引入气温的概念,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气温的了解和经验。- 例如,问学生们在不同季节会感觉到不同的气温,夏天会热一些,冬天会冷一些。b. 引入气温计的概念,让学生猜测气温计的作用。- 例如,问学生们知道如何测量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吗?第二环节:呈现新知a. 展示气温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气温计的结构和原理。- 例如,展示一张气温计的图片,并指出它由玻璃管、水银和刻度组成。b. 通过简单的示范,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例如,拿出一个气温计,将它放在手心中,观察水银的位置,解释水银上升表示温度升高。第三环节:实验探究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支气温计。b.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气温,并记录下来。- 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里的气温,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c.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位置的气温是否一样,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让学生选择不同位置进行气温测量,比较室内窗户旁和教室中央的气温差异。d. 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位置进行气温测量,并记录下来。- 例如,让学生选择教室内的其他角落进行气温测量,并记录下来。第四环节:讨论总结a. 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比较不同位置的气温差异。- 例如,让学生报告他们测量到的气温,并让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和讨论。b.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计的作用和重要性。- 例如,问学生们为什么需要气温计,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c.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讨论气温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例如,让学生思考气温升高或降低会对人们的衣着、活动等方面产生什么影响。六、板书设计认识气温计- 结构- 使用方法- 观察和记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气温计,观察和记录气温,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气温计的读数和记录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训练。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气温计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