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统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 13课,节选自《水浒传》。这篇文章主要是展现林冲性格的转变,由逆来顺受到逼上梁山,体现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这篇小说,情节、人物、环境浑然一体,不可拆分:人物行动构成了情节,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物,自然环境衬托了人物。学习时,除了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还要注意看似巧合的情节中现实的逻辑链条,体会小说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课标分析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小说的艺术表达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3、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迹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学情分析在梳理小说情节上,学生的学习难度不大。高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已经了解小说的特点,但是对于小说三要素的作用理解仍然不到位,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总是不够全面。不过,因为小说题材是学生相对喜欢的题材,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很大的。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老师正确引导,带着他们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就能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3、掌握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主题曲(片头曲),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部名著《水浒传》中节选的一篇文章,体会其中的英雄形象。出示林冲的《水浒传》英雄卡,初步了解人物。二、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抓情节1.根据你读《水浒传》的印象,简要概括林冲被发配沧州的原因。2.简要概括课本节选的小说故事情节(序幕----结局)。序幕(1)沧州遇旧开端(2-5)密谋加害买刀寻仇发展(6-9)接管草场夜宿神庙高潮、结局(10-12)雪夜复仇(情节生动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历史背景:《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代,即宣和年间(1119—1125)。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滥用奸臣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水浒传》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聚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约1370),祖籍苏州,后迁居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元至顺年间,施耐庵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专心著述。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在张士诚起义失败后,逃回兴化,隐居著书。著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相传《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弟子学习任务二:品人物1.通过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语言描写: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善良安分火爆刚烈 随遇而安“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动作描写:行事周密 小心谨慎心狠手辣武艺高强......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翻转身来......林冲喝声道:“......”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2.分析林冲性格在课文中的变化过程以及使他性格产生变化的原因。忍——怒——安——反(狠)原因:①自身性格。林冲性格有软弱,委曲求全的一面。②出身地位。他本身就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有良好的家境和地位,不愿意为“小事”牺牲幸福,背叛所依存的社会。③世俗环境。生活在城市和官场中,受不敢得罪上官和权贵的习气影响。④思想局限。他认识不清社会罪恶本质,思想幼稚,耽于幻想。总结: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正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细节描写作用: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作用: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细节描写(1)“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作用: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林冲为什么一忍再忍?①自身性格。林冲性格有软弱,委曲求全的一面。②出身地位。他本身就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有良好的家境和地位,不愿意为“小事”牺牲幸福,背叛所依存的社会。③世俗环境。生活在城市和官场中,受不敢得罪上官和权贵的习气影响。④思想局限。他认识不清社会罪恶本质,思想幼稚,耽于幻想。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逼””字。正是由于封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表明了斗争,这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学习任务三:赏环境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环境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在原文中找一找,分析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2)那雪正下得紧。(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4)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动摇得很。(5)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6)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提示:直接描写风雪 侧面描写风雪)正面描写:渲染紧张危机气氛;预示着高潮即将来临;推动情节发展。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的凄凉悲壮;推动情节发展。三、课堂小结主题思想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林冲的性格表现为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有力地表现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和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透辟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四、课堂练习假如作品中的林冲穿越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他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他们生活的幸福吗?请你展开想象,创作一个片段。要求:1.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角度切入;2.想象合理,主题鲜明;3.200字左右。五、板书设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二、人物形象:忍————狠三、环境描写:“风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后反思在实际教学后,我认真总结分析了这课教学的得与失。首先,从教学设计上,我是围绕着小说三要素来开展教学的。整个设计力求简明精巧,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的问题层层推进,完成了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了林冲这个人物在妥协中挣扎,在挣扎中最终走向反抗的飞跃,明白了风雪这一环境的细节描写在情节发展和人物转变中的作用。体会到了人在逆境中要敢于抗争才有出路的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无论从设计问题还是从学生互动方面,尽量让学生全员参与,有所收获。有几个学生表现尤其积极,发表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其他同学做出了榜样。整堂课的问题也是难易适度,思考与讨论,阅读与练习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依,学有所得。在课后我又带学生观看了《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的电视剧,让学生重温原著的内容,更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