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长沙》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沁园春·长沙》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 通过分析词中描写的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赏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4. 背诵并默写全词。
学习重难点:
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沁园春(  )   怅寥廓(  )(  )
浪遏飞舟(  ) 橘子洲(  )
方遒(  ) 百舸争流(  )
峥嵘(  )(  ) 百侣(  )
(2)多音字
(1)当 (2)曾
(3)中 (4)空
2.写对字形
(1) (2)
(3) (4)
(5) (6)
3.词语辨析
(1)寥廓·辽阔
都有“广阔”“空旷”的意思。“寥廓”侧重于指立体的范围。常用来形容天空等;“辽阔”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常用来形容大地、海洋等。
(2)苍茫·苍莽
都表示“空阔辽远、无边无际”。“苍茫”强调边际遥远朦胧,看不清楚,常用于形容大地、暮色;“苍莽”侧重于阔大,适用于带草的旷野或是茂密的林地。
(3)意气·义气
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可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3)遏制·遏止
遏制: 着重于“制”,即用强力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二、资料链接
1.识作者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其创作除了政治理论文章外,还有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代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2.探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发展,势如破竹。毛泽东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秋天,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3.知常识
配乐歌唱的诗——词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用来配音乐的,所以又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为“诗余”。
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
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柳永、秦观、李清照。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字数、韵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作词,称“填词”。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三、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 的描绘和对 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二)文脉梳理
(三)文本探究
学习任务一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景色?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请用词中的三个字概括其特点。这些意象按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2.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湘江秋景图”的?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语句 角度 分析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远景、静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学习任务二 鉴赏诗歌语言
3.词开头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伫立”这样的词语?请简要赏析。
4.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本词上阕中,有些字锤炼得十分精彩,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填写下面的表格。
精妙用词 分析效果
万山红遍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写出了红得广阔,红的彻底。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学习任务三 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
5.通过描绘湘江秋景,词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6.词的下片塑造了“同学少年”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
四、鉴赏技法
练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案】 qìn chànɡ kuò è jú qiú ɡě zhēnɡ rónɡ lǚ
【答案】 (1) dānɡ dànɡ (2) cénɡ zēnɡ (3) zhōng zhòng (4) kōng kòng
【答案】 (1)竞 竟 (2)稠 惆 (3)苍 沧 (4)携 镌 (5)漫 慢 (6)侯 候
参考答案:长沙湘江秋景 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
参考答案:湘江秋景
参考答案:描写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等。这些意象都有“竞自由”的特点。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
参考答案:
语句 角度 分析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远景、静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近景、动景
鹰击长空 仰视 高景、动景
鱼翔浅底 俯视 低景、动景
参考答案:不能。“独立”是“独自站立”的意思,表现出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那种顶天立地、敢于到中流击水的英雄气概。而“站立”“伫立”则没有这种表现力。
参考答案:
精妙用词 分析效果
万山红遍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写出了红得广阔,红的彻底
层林尽染 “层”字写出了林之密;“染”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
漫江碧透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 “百”字写出了舸之多;“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 “击”字准确地描写了雄鹰展翅的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矫健以及勇猛的雄姿
鱼翔浅底 “翔”字本形容鸟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鱼在水中自如游动的神态,形象生动
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字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词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参考答案:
词句 形象特点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热情奔放,豪情满怀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藐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激流勇进,甘当中流砥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