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麻雀》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麻雀》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阅读理解题
1.提优阅读题。
黏菌的微观世界
黏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生物,在一生中兼具动物性(前期)和植物性(后期)双重特征,被认为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过渡类群。在自然界中,黏菌的分布很广,而在温带森林中的种类最多。目前,人们已知的黏菌有1000种左右,其中我国大约有460种。
这里,我们插播一下真菌。很多同学对真菌并不陌生,比如我们爱吃的各种蘑菇,还有发面或酿酒用的酵母、长霉的食物上的霉菌。事实上,黏菌曾经一度被人们划分到真菌界。这两种东西其实很容易被搞混,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表格内容来区分它们。
类别 真菌 黏菌
分类 真核生物域—后鞭生物总群 真核生物域—变形虫类—黏菌门—黏菌纲
细胞数量 很多个 仅1个
细胞结构 有细胞壁 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及一层胶质鞘
营养阶段
形态 具有菌丝、菌丝体、菌核及菌索等结构 有很多个细胞核的原生质团
孢子类型 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仅有有性孢子
黏菌有很多种类,每个种类都有或奇特、或美丽的外形,常见的种类有鹅绒菌、发网菌、绒泡菌、团网菌、钙丝菌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团网菌:子实体微小,刚开始多为白色和鲜红色,孢丝有弹性,成熟后会将孢子弹出。团网菌属种类较多,夏、秋季生于腐木上。
鹅绒菌:这是最常见的黏菌之一,一般生长在腐木上,有3种形态:棍状、树状、蜂窝状。
绒泡菌:种类繁多,原质团一般是白色或者黄色,也有红色。多头绒泡菌常用来做科学研究,有很著名的迷宫实验、地图实验、“苦桥”实验。
钙丝菌:喜欢吃食用菌,常在木耳上发现它。生长阶段很神奇,从咖啡色至深黑色的原质团里长出一个个白色初菌,然后慢慢变红、变紫,最后成熟、干燥,变成有彩色光泽的蓝灰色。
(本文作者曳尾菌,选入时有改动)
(1)黏菌是什么生物?( )
A.动物 B.植物
C.真菌 D.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
(2)常用来做迷宫实验的是哪一种黏菌?( )
A.鹅绒菌 B.发网菌 C.多头绒泡菌 D.钙丝菌
(3)下面关于团网菌的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
A.有棍状、树状、蜂窝状之分。 B.人们一般在腐木上发现它们。
C.子实体成熟后会将孢子弹出。 D.刚开始大多为白色、鲜红色。
(4)在文中插入第一个表格的目的是什么?( )
A.说明黏菌与真菌的分类不同。 B.介绍黏菌与真菌的细胞不同。
C.描述黏菌与真菌的相似处。 D.区分真菌与黏菌。
(5)“目前,人们已知的黏菌有1000种左右,其中我国大约有460种。”句中的“左右”“大约”能去掉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如果你发现爸爸种的木耳上长出了一串串蓝灰色的“小蓝莓”,你会怎么做呢?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丛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故意藏在那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却一动也不动。
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它的腿跟前有两个蛋。看见这两个蛋,我把它提起来。果然它身底下有个巢,里面有十一个蛋,连同外面的两个,一共是十三个蛋。
我将它仔细地看了看,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但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它是为保护自己的孩子,在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搏斗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可怕的暴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筋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太阳落下了,苍茫的暮色渐渐地隐没在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它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将它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它们埋起来。我把它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阅读短文第1自然段,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天”,地点是 ,人物是 。
(2)短文是按照“发现死鸭母子→ → ”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其中重点写的是 。
(3)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再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这一切:
筋疲力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
(4)找出文中最能表现野鸭爱孩子的细节描写,用“ ”画出来。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3.阅读理解。
那只松鼠
①在家时,女儿常常吵着要养一只小松鼠,可惜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很难找到松鼠的一丝踪迹。我总想为女儿找一只小松鼠。
②一次,我在山林路边等车,却意外地逮到了一只。
③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的一声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松鼠在跳动觅食。我兴奋无比,东奔西跑地去抓。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当我累得直喘粗气,瘫坐在地上时,那些小精灵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几棵树的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后来,我用随身携带的网袋,总算网住了一只。
④看着这只一动不动地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我很开心,想伸手去摸它。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⑤我的手触电般地缩回原处。我望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直勾勾地望着我,我猜不透它在动什么脑筋……
⑥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我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跳到了那棵树,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⑦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决定回家后不对女儿说这件事。
⑧我始终忘不了那只松鼠。在一次晚餐时,得意忘形的我还是讲了那只松鼠的故事。当我发现自己说漏了嘴,不安地看着女儿时,女儿竟一点儿也没有责怪我的意思,依旧稚气未脱地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深情地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身边了吗?”
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看来,女儿和我一样也惦记着它——那只松鼠!
(本文作者:刘保法)
(1)短文按照 的顺序,写了“我”和一只松鼠之间发生的事情。下列对起因、经过、结果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短文围绕“那只松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把思维导图补充完事,并选择。
①女儿渴望养一只松鼠→② →③女儿惦记着那只松鼠是否回到了它妈妈身边
以上内容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 。(填序号)
(3)短文中,“我”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4)这篇短文想告诉我们( )。
A.不要随意捕捉小动物 B.要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C.女儿乖巧懂事 D.做事或说话时要三思而后行
(5)想一想:当“我”和小松鼠互相望着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不放它吧, ;放了它吧, 。还是放了它吧, 。
4.阅读。
犟龟(节选)
一个美丽的早晨,乌龟陶陶坐在洞前吃着草叶。它的头顶上,母鸽苏莱卡和雄鸽萨罗莫正在谈话: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了,它邀请所有的动物前去参加。陶陶听了这番话后陷入了深思,想了一天一夜,小乌龟拿定主意上路了。
路上,它遇到了蜘蛛发发。得知乌龟此行的目的后,发发哈哈大笑:“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了,慢得出奇的乌龟哪能赶得上?”陶陶满怀信心地看了看自己的腿,它们虽然很短,却很结实。它说:“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
陶陶走啊走,越过了种种障碍,在池塘边它遇到了迷迷糊糊的蜗牛师师。师师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理清了思路,它难过地告诉乌龟:“你走的方向完全反了。”“非常感谢你给我指路,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陶陶说完慢慢掉转方向。后来陶陶又遇到了正在打瞌(kē)睡的壁虎茨茨。茨茨告诉陶陶,婚礼暂时取消了,因为狮王二十八世和老虎开战了。当陶陶穿过一片岩石荒漠时,遇见了一群乌鸦,乌鸦们都穿着丧服,因为几天前,狮王在与老虎的拼杀中身负重伤,不幸去世了。陶陶非常难过,却不改变初衷。它日夜不停地赶路,终于来到了狮子洞。
草地上聚集了许多动物,它们都兴高采烈,充满了期待。“请问,这里是在庆祝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吗?”乌龟陶陶不解地问。“不,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的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乌龟陶陶坐在参加庆典的客人中间,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它说:“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
(本文作者是德国的米切尔恩德)
(1)乌龟陶陶最后参加的是( )的婚礼。
A.狮王二十八世 B.雄鸽萨罗莫 C.狮王二十九世 D.蜘蛛发发
(2)本文是按照起因(乌龟陶陶听到狮王二十八世举行婚礼的消息,决定去参加) → ( )→结果( )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
(3)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你觉得有价值的问题,再试着回答。
问题:
答案:
(4)有人认为陶陶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是不对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参考答案
1.【答案】(1)D (2)C (3)A (4)D
(5)不能去掉。因为“左右”“大约”表示句子中所列的数据是估计的,去掉后数据就变为准确无误的,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6)示例:我会把长有“小蓝莓”的木耳掰下来扔掉。因为这是钙丝菌,钙丝菌喜欢吃食用菌,会影响木耳的生长。
【解析】(1)提取信息能力从短文第1句话可以得知,黏菌是一种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
(2)提取信息能力
|解题方法|从最后的图表中可以获取信息,多头绒泡菌常用来做迷宫实验。
(3)根据最后的图表中关于团网菌的内容可知,团网菌的特征不包括“有棍状、树状、蜂窝状之分”,因此选A。
(4)从“这两种东西其实很容易被搞混,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表格内容来区分它们”这句话以及表格内容,可以得知在文中插入第一个表格的目的是区分真菌与黏菌。
(5)“左右”表示人们已知的黏菌的数量约为1000种,而并不是正好1000种;“大约”表示我国的黏菌数量大概有460种,而不是正好460种。去掉后,句子意思发生改变,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6)从图表中关于钙丝菌的内容可以得知,钙丝菌经常长在木耳上,呈有彩色光泽的蓝灰色。所以可以判断“小蓝莓”就是钙丝菌。钙丝菌喜欢吃食用菌,会影响木耳生长。
2.【答案】(1)小山上一丛枯草旁;“我”
(2)猜测死因;掩埋死鸭母子;猜测死因
(3)可怕的暴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野鸭与暴风雪顽强抗争,它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野鸭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安危,与暴风雪顽强抗争,直至失去生命。
(4)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它的腿跟前有两个蛋。
(5)示例:我觉得野鸭非常勇敢,它遇上暴风雪,敢于与暴风雪进行殊死搏斗。我还感受到了它对孩子的爱,它为了孩子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3.【答案】(1)事情发展;A
(2)“我”捉住了一只松鼠,于心不忍又把它放了;②
(3)开心 不舍 不安 欣慰(4)B
(5)示例:它就失去了自由,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女儿想养一只松鼠的愿望又实现不了了;让它回到自己的天地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吧
4.【答案】(1)C
(2)经过;陶陶经历种种困难,不改初衷,终于来到狮子洞;陶陶参加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3)示例:陶陶在去狮子洞的途中经历了哪些困难?;蜘蛛嘲笑它;蜗牛提醒它走错方向;壁虎告诉它婚礼暂时取消了;听说狮王二十八世不幸去世。
(4)示例:不同意。因为陶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经历挫折却不放弃,体现了它锲而不舍的精神。
【解析】(2)仔细阅读全文,可知短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第1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第2、 3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写陶陶经历了许多挫折,终于来到狮子洞;第4、5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写陶陶参加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它感到非常幸福。据此进行概括回答即可。
(3)阅读全文,我们可以从短文内容、短文写法、获得的启示等角度提出问题,然后解答。
(4)结合短文内容,可知陶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经历挫折却不放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体现了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