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劳动-新时代中职生劳动教育 课件(共4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认识劳动-新时代中职生劳动教育 课件(共48张PPT)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模块一
认识劳动
《新时代中职生劳动教育》
CONTENTS
目 录

劳动概述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PART ONE
劳动概述
第一部分
请说一说新时代劳动新形态有哪些特点?
(一)新时代的劳动
1.新时代劳动新形态
高新科技和产业变革提高劳动社会生产力,引发劳动新形态的极大变化。
新时代劳动形态特点
向脑力劳动、消费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发展
数字劳动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一)新时代的劳动
2.新时代劳动观
(1)树立“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观念。
(2)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观念。
新时代劳动观
(3)树立“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的观念。
(一)新时代的劳动
新时代中职生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又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只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锐意创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就一定能够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
1.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
2.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一,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第二,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
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特征
1
2
3
第一,新时代劳动教育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第三,新时代劳动教育与信息化时代特点相适应。
第二,新时代劳动教育与时代经济特征、专业特色相结合。
(三)新时代中职生劳动素养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新时代中职生应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思想,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三)新时代中职生劳动素养
2.具有新时代劳动精神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中职生应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劳动创造一切
劳动创造

劳动创造
价值
劳动创造
财富
劳动创造
美好生活
(三)新时代中职生劳动素养
3.具有创造性劳动能力
新时代中职生要敢闯会创,加强劳动实践,让自身劳动能力在具体劳动实践中不断得以磨砺,不断得以提升,不断展现“创新创造”因子,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创造惊喜与奇迹。
(三)新时代中职生劳动素养
4.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经过人们长期的劳动练习或重复而被巩固下来的一种劳动行为方式。劳动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过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新时代中职生作为未来的职业者,应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新时代中职生劳动优势
1.技能优势
中职教育注重实践教学,中职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中职生在新时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技能优势:
(1)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2)积极参加技能比赛。
(3)积极参加技能培训。
(四)新时代中职生劳动优势
2.创新优势
中职生在新时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创新优势:
(1)学习新技能和知识。
如学习计算机编程、机器人技术、3D打印等新技术,可以帮助中职生发挥创新技能。
(四)新时代中职生劳动优势
(2)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如科技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等,通过实践探索新领域和解决新问题,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新时代中职生劳动优势
(3)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如加入创业团队,参与创新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四)新时代中职生劳动优势
(4)培养融合创新思维。
通过培养融合创新思维,将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合,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四)新时代中职生劳动优势
3.活力优势
活力优势也是中职生的优势之一。中职生在新时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活力优势:
(1)丰富实践经验。
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中职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实训机会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丰富实践经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与社会接轨。
中职学校通常与企业合作,中职生通过实习和参加社会活动,与社会接轨,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拓展社交圈子,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四)新时代中职生劳动优势
实训
企业实习
PART TWO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第二部分
劳动观念是指我们对于劳动的看法和态度,是我们常说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一)劳动最光荣
劳动者自我满足的价值获得
劳动者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获得
劳动者成就他人的价值获得
劳动实现
自我价值
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体力和脑力能力的机会,劳动是人完善自身、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和方式。
1.劳动实现自我价值
(一)劳动最光荣
2.劳动创造社会价值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对于整个社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和价值,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二)劳动最崇高
实现崇高的国家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中国人民依靠劳动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还要依靠劳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时代中职生要勇于扛起青春使命,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
1.劳动承载崇高的国家目标
(二)劳动最崇高
劳动使国家富强
(二)劳动最崇高
劳动
建设小康社会
住有所居
老有所养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二)劳动最崇高
⒉劳动造就崇高的社会美德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勤劳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优秀品格,也是历代家训家风重点强调和宣扬的内容。
自强不息是劳动人民战胜困难的智慧之源。
劳动造就崇高的社会美德
(二)劳动最崇高
3.劳动塑造崇高的个人品德
现如今,中职生不管是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参加服务性劳动,都有助于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劳动磨炼人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涵养勤俭节约的品德。劳动的协作性还可以培养互助和团结精神,成就完善的人格特质。
团结协作
(二)劳动最崇高
新时代中职生通过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不是一时之功,而是在长久的实践中积淀而成的,要经受千锤百炼,战胜各种诱惑,克服各种困难。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需要教育和引导,更重要的是需要自觉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劳动没有贵贱之分
每一个劳动者都很光荣!
(三)劳动最伟大
1.劳动创造人类
在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睿智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崇高的道德,都在劳动中闪耀着光辉。
猿脑
人脑
决定性作用
劳动
人类劳动的演变
(三)劳动最伟大
2.劳动创造世界
(三)劳动最伟大
3.劳动创造文明
人类凭借劳动,创造出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劳动推动文明进步。
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
劳动创造了精神财富。
劳动
创造物质财富
创造精神财富
(三)劳动最伟大
司南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劳动创造物质文明
(三)劳动最伟大
劳动创造精神文明
(三)劳动最伟大
4.劳动创造生活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劳动创造的,从来没有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幸福。劳动创造世界、改变未来,同时也改变着劳动者自身。人生中的财富是劳动者依靠辛勤劳动奋斗来的,事业上的理想目标是劳动者依靠创新劳动实现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四)劳动最美丽
1.劳动创造美好的物质条件
劳动创造生活、创造美,小到一个馒头、一瓶酱油,大到一座城市、整个人类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正是劳动者的坚持不懈、辛勤劳动,让我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四)劳动最美丽
劳动让人们的服饰焕然一新,服装的样式和色彩由单一化走向个性化,人们的着装日益多姿多彩、异彩纷呈,各种服装盛会的开展让时尚资源汇聚在中华大地,引领时代潮流。
(四)劳动最美丽
劳动让人们的饮食品质不断提升。“民以食为天”,食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美好享受。食的变化最能反映一个社会贫富盛衰的历史变迁。
(四)劳动最美丽
劳动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条件。20世纪70年代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是很多中国人走亲访友、下地干活的交通工具。而在今天,汽车、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尤其是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距离不再是一种阻碍和牵绊。这些让我们骄傲的蜕变,都是由勤劳的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与编织的。
(四)劳动最美丽
2.劳动创造美好的精神产品
劳动创造了美的产品,其中不仅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尤其是文学艺术,更是起源于劳动。物质生产劳动既孕育了艺术的胚芽,又成了艺术的催化剂。人既可以通过生产劳动实践从自然中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又可以通过科学、艺术、审美等实践从自然中获得精神产品,而且,随着对自然对象属性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四)劳动最美丽
劳动创造美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四)劳动最美丽
3.劳动创造美的感受
劳动在创造一个对象世界,也在创造一个美的世界。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物质条件,创造了美好的精神产品,创造了美的感受。劳动创造了美的观念。
(四)劳动最美丽
劳动创造了美的观念
汉服
旗袍
礼服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四)劳动最美丽
劳动创造与传递美好的情感——爱
博爱:马背上的乡村医生-洛松江村
父母对子女的爱
(四)劳动最美丽
每一种愉悦,都是因为有人辛勤、无私地付出,他们以无私劳动,维护世间的美好,令人安心和感动。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