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搜寻宜居行星
单元概述
【单元内容】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在天体系统和太阳系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位置,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具有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条件,而这种独特条件的形成与太阳密不可分。
不同时期地球环境的变化,使生命在不断演变,地球的圈层结构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发展的地理环境。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及地球的演化。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单元目标】
绘制宇宙中地球的思维导图,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和演化过程,分析地理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物理性质和青藏高原的古化石的分布,归纳地球的特殊性和生物演化历程,总结宜居行星需要具备的条件。
通过耀斑、太阳能开发的案例,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论证火星能否适合人类生存。
以“地球的自然状态”重构体系,能依据地球的环境特征,创作适宜人类旅居的火星基地方案。
【评价量规】
构成要素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真实表现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区域认知) 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能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能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
推测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设计宜居基地方案(地理实践力) 依据地层和化石简单推测总体的环境变迁;设计合理的宜居基地方案,但考虑不全面☆ 依据地层和化石分要素分析环境变迁;但不够全面,设计合理的宜居基地方案,考虑的比较全面☆☆ 依据地层和化石分要素全面分析环境变迁;设计合理的宜居基地方案,考虑的非常全面☆☆☆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其演化,构建单元思维导图(综合思维) 结合图表和地质年代表,说出地球的演化过程、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但不够全面、思维不够深入;构建单元思维导图,不够全面☆ 结合图表和地质年代表,从海陆变迁、生命演化、矿产形成等方面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能运用材料推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但逻辑不够全面;思维导图构建全面但缺少逻辑☆☆ 结合图表和地质年代表,从海陆变迁、生命演化、矿产形成等方面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并能根据地层和化石信息推测古生物环境;能运用材料推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推理合理;思维导图构建全面、逻辑。☆☆☆
用自身行动保护地理的宇宙环境(人地协调观) 认知地球是目前已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的家园,初步具有保护地球的意识☆ 认知地球是目前已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的家园,具有强烈的保护地球的意识☆☆ 认知地球是目前已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的家园,具有强烈的保护地球的意识并付诸实际行动。☆☆☆
【单元导学图】
(
结合图文资料,运用对比思想,总结宜居行星应具备哪些条件
2
) (
整体阅读教材,
由灾难事件为情境,探索为什么要搜寻宜居行星,激发学生兴趣,并由此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
1
)因为在人类的未来(近期的未来或更久远的未来),地球可能遭遇威胁人类生存的巨大自然灾难。为了自己的延续和发展,人类需要在茫茫宇宙中搜寻宜居行星,找到避难所和未来发展的基地。为此我们进行“搜寻宜居行星”的探究活动,先从目前唯一存在的星球——地球出发,研究其存在生命的自身和外部环境条件,从而为在浩瀚宇宙中搜寻宜居行星创造了条件。具体研究路径如下:
(
4
) (
通过
天问一号的新闻和火星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火星是否适合人类居住,设计适合人类居住的火星基地的方案
) (
通过案例,进一步深入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类比总结出宜居行星需具备的恒星条件
3
)
学习进程 学习任务 学时划分
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搜寻宜居星球——认知地球的自然环境 1学时
探究建构 宜居星球应具备哪些条件 2学时
应用迁移 探究火星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1学时
重构拓展 重构单元体系,设计火星基地方案 1学时
【学时安排】
【学习资源】
视频:太阳的形成与灭亡。 2. 火山喷发的原理及影响。
3. 陨石撞击地球的后果 4. 生物大灭绝事件
5. 太阳耀斑的爆发 6. 视频:光伏发电
7. 火星表面自然状况 8. 火星种植蔬菜实验
(
整体感知
)宇宙中的地球
——探寻地球适合生存的原因
【学习目标】
结合文本,绘制示意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谈一谈你是怎样看待生命发展历程的。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建构本单元的思维导图,说明地球的自然环境,分析地理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学习资源】
1.视频:太阳的形成与灭亡。 2. 火山喷发的原理及影响。
3. 陨石撞击地球的后果
【情境任务】
北京时间2015年7月24日凌晨零点,美国宇航局召开新闻电视会议宣布行星搜寻项目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新发现:天文学家表示,发现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该行星名称为Kepler 452b,这个跟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天文学家们为什么不遗余力的搜寻可以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呢?我们先从整体认识地球的自然状态开始吧。
【学习导航】
(
小行星撞地球案例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火山喷发案例
地球的圈层结构
生物大灭绝案例
地球的历史
空间、静态
时空、动态
)
(
地球的自然环境
)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 认知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能够威胁到地球的灾难并不少,其中对地球和人类最具有直接威胁的是小行星撞击。有的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达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80%的生物灭绝。近期科学家发现一颗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名为“贝努”的小行星将于22世纪末期撞击地球。中国科学家对此进行了一场“模拟实验”,可以通过发射23枚长征五号火箭撞击贝努,使之脱离现有轨道,不再威胁地球。英国的科研团队对此高度认可。
阅读教材2-4页,说出材料中提到了几种天体?这几种天体有什么特征?这些天体能组成几级天体系统?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请绘制太阳系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小行星带的位置。
太阳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恒星,1989年3月太阳耀斑导致的磁暴,使加拿大魁北克省供电网断电9小时,损失10亿美元。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球体,人类能够观察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结合课本P10,绘制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并标注不同结构发生的太阳活动。
4.太阳大气所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称为“太阳风”,太阳风一定会对地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吗?为什么?
(
深度思考:
地球虽然会遭遇不少灾难,但是其所处的宇宙环境是相对安全的,请结合教材第6页图1.9说明原因。
)
(
迷你实践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绘制天体系统的层次示意图。
)
学习活动2: 认知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前已知的最后一次超级火山喷发,发生在约7.35万年前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多巴。多巴火山爆发,造成了地球上60%以上的生命死亡,还差一点使现代人类的祖先全部丧生。
绘制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标注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位置,并简要说出火山喷发对地球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速度发生了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深度思考:
除了火山,地震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的巨大自然灾害。地震发生时在陆地上的人先感受到上下震动还是左右摇摆?为什么?
)学习活动3: 认知地球的演化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但生命也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距今6500万年前,约75%--80%的物种灭绝,长达1.4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1.恐龙早已灭绝,人类现在是通过化石认识这种早期的爬行动物的,化石本质上是岩石,一般只存在于沉积岩中,地层本质上是岩石或沉积物的层状组合体,各层之间存在时间顺序。地层有什么特点?地层与化石又怎样的关系?
2.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
图1
)
3.科学家根据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请阅读教材15-19页,归纳不同地质年代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质年代 距今时间 海陆变迁 生命演化 矿产形成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
表1
)
(
小贴士:你已经了解了
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和演化历程
,继续努力构建出思维导图,会得到一个小星星哦

)学习活动4: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本单元体系并展示
【形成性评价1】
水平一 能说出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明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名称;能知道地层、化石的基本概念和关系;能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完成简单思维导图☆
水平二 能判断是否为天体并判断属于哪一天体系统;能找出不同位置的同一时代的地层并能分析位置不同的原因;能说出地震波的分类及波速差异;构建出全面的思维导图。☆☆
水平三 能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什么是安全的;能说出不同地质年代的代表生物,能解释地球的演化过程;能归纳不同地质年代地球的演化历程;能够结合实例说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程;构建出完整的,系统的思维导图。☆☆☆
【习练】
2020年11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采集约2千克月壤返回地球。图2为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工作示意图。据此完成1题。
(
图2
)
1.有关材料中所呈现的天体及天体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B.环月飞行的嫦娥五号属于地月系
C.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D.图中涉及的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木星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2-3题。
2.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3.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环境 B.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C.湿热的森林环境 D.干旱的陆地环境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近期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 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 “计划”中,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开启全新的地球时代。据此完成第4题。
4.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地层论述正确的是
A.隶属于岩石圈 B.是岩浆发源地 C.横波无法传播 D.处于莫霍界面
(
探究建构
)
宇宙中的地球
——探究宜居行星应具备的条件
【学习目标】
比较八大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归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总结宜居行星应具备的条件。
绘制地球地质年代时间轴,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生命现象,根据化石推测古生物环境特征。
结合2.5亿年前生物灭绝的案例,阐述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资源】
生物大灭绝事件
【情境任务】
因为在人类的未来(近期的未来或更久远的未来),地球可能遭遇威胁人类生存的巨大自然灾难。所以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寻找人类宜居的其他行星。为了避免在茫茫宇宙中盲目地搜索,我们必须要探究人类的避难所和未来的发展基地应该满足哪些基本条件。地球是宇宙中生命的摇篮,我们就先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入手去探究。
(
分析图表资料
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环境变迁
生物演化
宜居条件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5:探究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与其他七大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与七大行星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地球与其他行星不同,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表2 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
行星 与太阳的距离(天文单位) 质量 (地球=1) 体积 (地球=1)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表面平均温度(℃) 轨道倾角 偏心率
类 地 行 星 水星 0.39 0.05 0.056 58.6天 87.9天 昼350 夜-170(固体) 7.0° 0.206
金星 0.72 0.82 0.856 243天 224.7天 -33(云) 480(固体表面) 3.4° 0.007
地球 1.00 1.00 1.000 23时56分 1.0年 22(固体表面) 0° 0.017
火星 1.52 0.11 0.150 24时37分 1.9年 -23(固体表面) 1.9° 0.093
巨行星 木星 5.20 317.94 1316.000 9时50分 11.8年 -150(云) 1.3° 0.048
土星 9.50 95.18 745.000 10时14分 29.5年 -180(云) 2.5° 0.054
远日行星 天王星 19.20 14.63 65.200 侧向17时15分 84.0年 -220(云) 0.8° 0.047
海王星 30.10 17.22 57.100 17时48分 164.8年 -220(云) 1.8° 0.009
(
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夹角越小,则与地球公转轨道越接近。
)
根据上表,说明地球的普通性。
(
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长度之比,他决定椭圆的形状。比值越小,椭圆越接近圆。
)
地球可以孕育和承载生命的条件。
“生命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
3.“生命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哪一颗?
学习活动6:探究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剖面(图3)。
(
图3
)
1.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绘制地球史的24小时演化时间轴,标注各个地质年代代表生物。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哪个地质年代?
B处当时处于怎样的环境?恐龙繁盛的时期应该是什么样环境,气候、植被有什么特点?这种植物对目前人类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是如何演变的?
【形成性评价2】
水平一 参与小组合作,能说出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有高级生命存在;能说出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和地球的演化过程。☆
水平二 参与小组合作,能从八颗行星运动特征等角度说明地球的普通性,能简单分析地球上有高级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说出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和主要内容,推测古生物环境,具有地球的演化历程具有延续性和整体性的意识☆☆
水平三 参与小组合作,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图表信息等,能从不同角度说明地球的演化历程,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人地观念。☆☆☆
【习练】
读表3,据此完成1-2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火星 0.11 (
表3
)0.15 1.9年 24时37分
1.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美国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气层厚度相当②火星,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比地球平均气温更高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是( )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埋藏在地层中的化石进行研究,可以确定古生物特征及其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3-4题。
3.中生代时期( )
A.蕨类植物形成茂密森林 B.哺乳动物快速发展C.是铁镍等的重要成矿期 D.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4.晚古生代两栖类动物开始向爬行类动物进化,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是( )
A.气候湿热 B.气候干旱 C.海洋面积扩张 D.冰川范围扩大
(
应用迁移
)
宇宙中的地球
——探究火星能否适合人类生存
【学习目标】
结合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分析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能对太阳光伏电站进行合理选址。
2. 分析太阳黑子数统计图,运用统计方法推测太阳活动的周期。
3. 根据火星表面自然状况,分析火星是否适合人类生存。
【学习资源】
1.太阳耀斑的爆发
2.光伏发电
【情境任务】
2015年科幻电影《火星救援》讲述了登陆火星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在遭遇到巨型风暴后留在火星,顽强求生的故事。那么火星是否真是适宜人类居住呢?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稳定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等,而这些都与太阳都很大的关系,所以在搜寻宜居行星的时候,了解该行星就近恒星的状况很有必要。今天我们就先深入探究恒星太阳对行星地球的影响,最后再来分析火星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7:探究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021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的通知》,《通知》鼓励大中型城市有供暖需求的民用建筑优先使用太阳能供暖系统;鼓励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使用户用太阳能供暖系统;在农业大棚、养殖等用热需求大且与太阳能特性相匹配的行业充分利用太阳能供暖;支持对太阳能季节性储热供暖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可见,太阳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丰富、廉价、清洁等特性,受到国家的重视,图6为中国的太阳能分布图。太阳辐射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地质时期形成的煤炭和石油,其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图4),使得许多自然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图5)。
(
图5
) (
图4
)
(
图6
)
1.结合图4和图5,分析生物量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样的关系?
2.读图6,说出我国哪些地区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并说明其原因。
3.随着我国光伏(太阳能)技术进步,光伏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有人建议在我们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请简述其可行性的理由。
小结:归纳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
请结合以上问题
归纳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
学习活动8:探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021年7月3日,太阳爆发了自2017年以来最大的太阳耀斑,这是第25太阳周期探测到的第一次X级太阳耀斑,X级耀斑是最强类型的太阳耀斑。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研究太阳活动周期,可以推测太阳剧烈活动时期并采取保护措施。下面两图表示不同尺度的时间段内太阳黑子数的变化情况。
(
图7
)
(
图8
)
1.推测X级耀斑爆发后,可能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在图7中找出相邻的两个波谷的时间间隔;在图8中找出最左侧和最右侧波谷的年份,数出这两个年份间波峰的个数,计算相邻两个波谷间的平均时间间隔。对比两个计算结果,总结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规律。
学习活动9:探究火星是否适合人类生存
火星因表层土壤中富含铁元素,具有红色的外表,被称为“红色星球”。火星大气稀薄,二氧化碳含量达95%,常年有大风,沙尘暴往往能持续数周。
(
水冰是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
)从太空拍摄的火星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有干涸的河床,这表明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科学家据此推测火星表面曾有比现在更厚的大气层,温度也更高,这样才能保证液态水的存在。火星的两极覆盖着由干冰组成的冰盖。科学家检测了火星探测器采集的火星土壤标本,发现火星土壤中含有少量的水分子。近期的研究发现,火星中纬度地区地表之下埋藏大量的水冰。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火星上是否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形成性评价3】
水平一 能说出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磁场和大气层、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
水平二 能说出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存在差异,是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域分异的基础。说出磁暴、极光等现象,知道太阳活动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影响。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水平三 能概括不同纬度地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该规律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分异,能合理利用太阳能,能分析火星等其他星球能否存在生命☆☆☆
【习练】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1-2题。
1.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C.纬度偏低,晴天较多 D.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读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④四个地层中,形成最早的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①②③④岩层具有的特征是(  )
①含有生物化石 ②有较多的气孔 ③岩层致密坚硬
④有明显的层理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
重构拓展
)
宇宙中的地球
——设计火星基地的方案
【学习目标】
1.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为主线重构体系,引导学生畅想其他星球是否可以存在生命。
2.基于对宜居星球内外部条件的分析,设计一份火星基地的建设方案。
3.以电影《流浪地球》为背景,说明地球进入比邻星系后要维持地球生命的延续还需要具备的条件。
【情境任务】
中国一直致力于火星的探测,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其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但是经过论证发现火星并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目前也没有找到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所以现在每个人必须做到保护地球,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火星基地来为星际旅行或者地外居住创造保障条件。
【学习导航】
(
说明在《流浪地球》电影中,地球进入比邻星系后要维持地球生命的延续还需要具备的条件。
) (
分析火星基地的基本功能,设计适合星际旅行或者地外居住的火星基地方案。
) (
以“地球的自然环境”重构体系全面阐述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
(
从静到动、从外到内,综合分析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 (
结合错题分析,找准提升方向,完善单元体系。
)
【单元重构】重构单元体系
(
小贴士:
通过学习

你更进一步了解了地球的自然状态,学会了如何分析存在生命的条件,美观、逻辑地重构
思维导图

,会得到

一个小星星哦

)
【单元拓展】设计火星基地方案
电影《流浪地球》,故事背景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根据人类现有的智慧及科技能力,难以实现此设想。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现有的科技,科学家们设想在火星上建立火星基地作为人类定居点,火星基地分为登录区,居住区,科研区,能源区等几个站区,假设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所有的难题,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站区,提出设计方案。
(
设计方案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