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章节名称 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时 1学时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人地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从空间和时间角度综合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4.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重点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环境问题无处不在,但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往往熟视无睹。因此,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对其进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 1.运用示意图,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世界环境公害事件的实例,分析与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难点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分析案例、材料归纳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难度。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方法(策略) 1.读图分析教学法——生态破坏——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构成表——提高学生分析图表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小组讨论法——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和环境污染的危害、污染物、产生的原因——提高同学们根据资料提取重点信息、总结的能力。课堂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课设计 同学们好!上课!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利用的强度日益扩大,由此也引发了诸多问题。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毁损,已经危及我们和子孙后代。你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呢?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集中注意力进入专注状态,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带着提出的以下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呢?学习本节课内容。 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到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新课 教学 环节 阅读教材110页第一自然段, 思考: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并抢答。时间到,请小齐同学回答问题。没错,小齐同学回答的非常完整。 总结: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那么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什么呢?我们来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通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师生共同归纳,描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引出接下来的内容。结合下列示意图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说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 小红同学回答的还不是很完整,我来补充: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大于其再生速度时,会导致资源短缺与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会导致环境污染。 学生回答:输入人类社会的物质和能量会转化成废弃物,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污染。 学生动手实践画图,深刻直观的记住环境问题的多种分类方式。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主要环境问题;请同学们看教材图5-4和5-5人类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破坏同学们前后六个人为一组用七分钟时间讨论 回答问题: 1.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2.分析“全球自然资源的减少”这部分资料,探讨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根据PPT给出的提示思考:①从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角度来看待人口急剧增长的问题。 ②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角度来讨论人均资源拥有量。 ③从环境容量的角度来讨论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没错,各个小组总结的很全面,老师来总结一下。 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资源的有限性; ②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经济规模扩大; ③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④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 ⑤资源与环境保护力度不够,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第二小组回答问题1:(1)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对矿产资源的开采,②不当的灌溉,③建筑用地等。(2)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 第六小组回答问题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②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③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 通过图示同学们直观的看出资源短缺对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活动探究,活跃课堂氛围。请学生阅读教材“生物多样性”和“渡渡鸟的灭绝”两段材料,以及“全球部分物种数目”“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构成表”两个图表,前后桌六人为一组用五分钟的时间,完成下列要求: (1)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从渡渡鸟的灭绝,讨论人类应吸取哪些教训。 (3)议一议,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对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 没错,各个小组的答案都很正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息息相关,我们要提高保护生物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第一小组回答: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丧失。 第二小组回答:人类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第五小组回答: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会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相当一部分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许多生物和植物面临灭绝。 通过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认知,增强学生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类型。请同学们前后桌六个人为一组用10分钟的时间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环境污染类型可能产生的危害原因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各个小组的答案都很完整。请其余同学根据老师PPT里的内容完善答案。 根据教材内容总结归纳填表。第四小组的答案: 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帮助问题总结、归纳、记忆四类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主要污染源有哪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我们用一个思维导图进行归纳。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用6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4个测试题。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病虫害防治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A )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崖柏属于国家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重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生长在海拔1400 m左右的岩石浅薄土层中。由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并经历崖风之强力吹刮,其形成了奇特、飘逸、灵动的造型,并有着醇厚的柏木香味。崖柏因而受到收藏界的热炒,遭到疯狂采伐,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导致崖柏成为国家濒危物种的根本原因是( A ) A.人的猎奇心理 B.生存环境恶劣 C.数量比较稀少D.全球气候变暖 4. 崖柏遭到疯狂采伐,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 C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土地荒漠化 C. 臭氧层的D. 生物多样性减少 1.C大树移植到城市后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成活率。 2.A大量移植树木使得原生地树木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由此可能加剧水土流失。 3.A 根据“崖柏因而受到收藏界的热炒,遭到疯狂采伐”可知,造成崖柏成为国家濒危物种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猎奇心理 4.C 崖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且生长在土层浅薄、多大风天气的山区。崖柏遭到疯狂采伐,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臭氧层的破坏主要与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类等化学物质有关,C 对 通过习题练习,帮助同学们复习学习过的知识,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学会应用本节课讲授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