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道德与法治课程以“( )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
2.过程评价要更关注发挥评价的( )和( )功能。
3.以( )和( )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4.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 )和( ),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综合运用( ),促进知行合一。
6.核心素养是( )价值的集中体现。
7.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 )、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8.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体现,反应发展学生( )的要求。
9.课程资源是提高( )和增强( )的重要支撑。
10.坚持( ),精选优质课程资源。
11、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 )和( ),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 )的必然要求。.
12、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 )和( )。
13、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 )和( )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 )教育。
14.思政课是落实( )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 )。
15、道德者与法治课程具有( )、( )和( )、( )。
16.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 )引领作用。遵循( )规律和( )规律,强化( )一体化设计。
17、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 )、( )和( )。
18、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 )、( )、( )、( )。
19.道德与法治课程以( )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不断扩展学生的( )和( )范围。
20.( )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 )和( )。
二、判断题
1、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 )
2、道德与法治课程努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3、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
4、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
5、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
6.《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 )
7.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
8.新课程标准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 )
9.学业质量描述与“课程目标”中的“学段目标”相对应,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
10.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三、选择题
1、道德与法治的可课程性质不包括下列( )
A、政治性 B、思想性C、道德性 D、实践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B、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
C、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生活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
3、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性质( )
A、针对性 B、明确性 C、客观性 D、时效性
4、道德与法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 )
A、人格修养 B、道德素质 C、热爱祖国 D、政治认同
5、关于责任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 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B、有序参与。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
C、担当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 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D、家庭义务。做到爱父母,爱家庭,努力承担家庭责任,共建和谐幸福的家庭。
6、健全人格具备( )
A、积极的人生态度 B、正确的自我认知 C、高尚的思想品质
7、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 )相统一
A、生活实践与课程内容 B、社会能力与道德修养
C、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 D、学科逻辑与行为习惯
8、提高公民( )和( ),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A、 法治素养、政治思想 B、道德修养、法治素养,
C、思想政治素质、人格修养 D、道德规范、法治观念
9、(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A、 政治课 B、思想理论课 C、思政课
10、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
A、重视表达性评价 B、坚持道德修养导向
C、坚持多方位评价 D、坚持以评促学
四、简答题
1、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新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3、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的要求?
4、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要求有哪些?
2022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
过程评价要更关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7.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8.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体现,反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9.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
10.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
11、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12、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
13、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
14.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
15、道德者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16.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
17、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8、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19.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
20.(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二、判断题
1、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 √ )
2、道德与法治课程努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4、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x)
5、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6.《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 √ )
7.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 )
8.新课程标准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 × )
9.学业质量描述与“课程目标”中的“学段目标”相对应,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 )
10.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
三、选择题
1、道德与法治的可课程性质不包括下列( C )
A、政治性 B、思想性C、道德性 D、实践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B、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
C、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生活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
3、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性质( C )
A、针对性 B、明确性 C、客观性 D、时效性
4、道德与法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 D )
A、人格修养 B、道德素质 C、热爱祖国 D、政治认同
5、关于责任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 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B、有序参与。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
C、担当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 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D、家庭义务。做到爱父母,爱家庭,努力承担家庭责任,共建和谐幸福的家庭。
6、健全人格具备( B )
A、积极的人生态度 B、正确的自我认知 C、高尚的思想品质
7、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 C )相统一
A、生活实践与课程内容 B、社会能力与道德修养
C、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 D、学科逻辑与行为习惯
8、提高公民( B )和( B ),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A、 法治素养、政治思想 B、道德修养、法治素养,
C、思想政治素质、人格修养 D、道德规范、法治观念
9、( C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A、 政治课 B、思想理论课 C、思政课
10、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D )
A、重视表达性评价 B、坚持道德修养导向
C、坚持多方位评价 D、坚持以评促学
四、简答题
1、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2)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
(3)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4)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5)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2、新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答:(1)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2)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4)增强了指导性。
(5)加强了学段衔接。
3、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的要求?
答:1.以素养向导,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2.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3.坚持评价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
4、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强化议题教学等学科实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建构道德与法治育人的“大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