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题
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民英雄”陈薇
同学们,你们知道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陈薇院士吗?
1991年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之际,陈薇收到了深圳一家公司的邀请,如果去那里工作,她将拿到非常诱人的高薪。但陈薇却放弃了深圳的高薪职位,主动找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要求从军,从事生化武器防御方面的研究。从此她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与“毒”共舞。这29年来,陈薇和一批军队医学科研工作者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与各种足以致命的病原体短兵相接。她说:“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时,陈薇带头进入一次最多只能待5个小时,待久了就会因缺氧而严重头痛的负压实验室研究预防“非典”的药物。为了和疫情抢时间,每次进实验室前她都会少吃少喝,穿上成人纸尿裤,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直到撑不住为止。终于,她在国内外首先证实他们所研究的干扰素能有效抑制“非典”病毒的复制,14000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之一,早在2020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就已带领团队进驻武汉,夜以继日地开展病毒检测与防控研究。2020年3月16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这个消息多么振奋人心!
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让许多低调做研究的幕后英雄,出现在众人的眼前,而陈薇院士,便是这群勇士中的一名猛将。像陈薇院士这样在危险与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担当作为的英雄,是最值得我们崇拜和赞美的。追随这样的人,才有机会看到更远的风景,才能拥有不一样的格局,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1)陈薇放弃高薪职位,主动参军,是因为( )。
A.她想做军事医学科研,报效祖国 B.穿上军装很神气,很威武
C.军队有高薪职位
(2)第3自然段中的加点词“终于”写出了什么?( )
A.写出了研究进程慢,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
B.写出了付出是巨大的,困难重重,成果来之不易。
C.写出了完成任务后,大家松了一口气。
(3)文中画“ ”的句子是 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 。
(4)读到第4自然段中的“夜以继日”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5)短文讲了关于陈薇的哪三件事?写在表格内。将三件事连起来,写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主要内容:
(6)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国家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像陈薇一样的人,有医务工作者,有志愿者,有后勤保障人员,等等,请举出一例,并简单说说他(她)的事迹及你的感受。

2.阅读理解。
吴玉章奋勇挂国旗
吴玉章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青年时期,他曾留学日本。由于他所在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因此形成了一个惯例:每逢元旦,就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
1904年元旦,吴玉章也跟同学们一样喜气洋洋地过节,可是来到校园里一看,竟然没有中国国旗。吴玉章这下可气急了。他马上组织所有的中国学生,带领他们找到了校方负责人。吴玉章代表中国学生向校方提出了严正抗议:“你们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我们在这里上学,却没有我们国家的国旗飘扬,这怎么能算是庆祝元旦呢?因此,我们要求你们道歉并马上纠正错误,挂上我们的国旗。要不然,我们就罢课,绝食抗议。”
校方的主任认出是吴玉章,就( )地说:“平日我们对你那么好,知道你来自中国,家里经济困难,就从来不急着催你交学费。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给你零用钱。现在你竟然因为这种小事情就来找学校的麻烦,你怎么能这样呢?”
吴玉章严肃地说:“学校对我是很好,这一点我非常感激。但是今天的事情不是一件小事,挂不挂国旗是一件关系国家荣辱的大事。我宁可失去求学的机会,也不能坐视我们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因此,今天我是准备斗争到底的。”校方迫于无奈,只好承认错误并悬挂上了中国的国旗。
1914年元旦,吴玉章出国,正好乘坐日本的轮船。船上挂着各个国家的国旗,喜气洋洋地庆贺元旦,但仍然没有挂中国的国旗。吴玉章记起十年前那件事,痛心万分:“我是中国人,难道能眼看祖国的尊严受到伤害却视而不见吗?”想到这里,他( )地招呼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提出了抗议。船长却说:“这么多年了,我们一直是这样啊!”“不对,中国绝不会永远这样的。今天你必须把中国的国旗挂起来!”吴玉章大声抗议。船长看到吴玉章( ),见中国人如此爱国,又这样齐心,只能赔礼道歉,挂上了中国的国旗。
(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A.义正词严 B.毫不犹豫 C.冷嘲热讽 D.进退两难
(2)短文写了吴玉章两次要求挂国旗的事情,请你简要写出每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表格补充完整,再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事件一 校方承认错误并悬挂上中国国旗
事件二 元旦时日本轮船上没有悬挂中国国旗
主要内容:
(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是对吴玉章的 描写,反问的语气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吴玉章 之情。
(4)把文中画线的两句话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5)“我宁可失去求学的机会,也不能坐视我们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A.如果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求学就没有意义了。
B.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等于这里的学生也受到了侵犯。
C.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即使失去求学的机会也在所不惜。
D.不让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也不能失去求学的机会。
(6)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

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钱学森立志报效祖国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青年时代的钱学森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选择了交通大学,攻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准备日后实现“交通救国”的抱负。1934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美奖学金考试,并成为20位奖学金获得者之一,抱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
钱学森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州理工学院深造,拜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他获博士学位,和导师共同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了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留校任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产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考虑,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觉得报效祖国的时机已到,不顾美国当局的阻挠,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怀抱。回国后,他投身于航天事业,以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领导航天科技队伍,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建立起来,使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坐拥火箭、卫星技术的国家。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以他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铸就了不朽的“钱学森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在当代,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学习“钱学森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1)试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①请仔细阅读短文,把第1~4自然段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第1自然段:青年钱学森怀有 。
第2自然段:钱学森 ,成为研究火箭技术的人才。
第3自然段:钱学森参与 。
第4自然段: ,回国后领导建设我国的航天事业。
②请根据第①题来概括钱学森的事迹。

(2)钱学森回国的重大意义是( )。
A.带来了许多资金
B.让中国又多了一位爱国的科学家
C.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文化,让中国成为教育强国
D.使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
(3)我们应该怎样发扬“钱学森精神”?

4.|阅读要素|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妙对怒斥八国联军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碧眼红发的外国人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在上首,趾高气扬地谈论着;而清政府的官员却低三下四地端坐在下首,等待着外国人提出的“议和”条件。
会前,一个自以为是“中国通”的外国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叫作对联,听说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
这个外国人出的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的部首,道出了八国联军是“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俯后仰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的猖狂,清政府的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对答。忽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魍魉”常常用来比喻各种坏人,而它们的偏旁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称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应对完毕,侵略者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1)[解题目,知内容]有些文章的题目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本文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写一写。

(2)[梳理文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读一读,根据文章内容按照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3)[体会人物品质]从怒斥八国联军的那名工作人员的言行中,你能体会到他的什么精神品质?写一写。

(4)[批注阅读]批注式阅读,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请你用“ ” 在文章中画出想要进行批注的句段,并在下面横线上写下批注。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B
(3)语言;陈薇热爱医学研究,无私奉献
(4)示例:夜幕降临,陈薇仍然在实验室带领大家进行病毒检测与防控研究。新的一天开始了,他们还在实验室中忘我地工作着。
(5)
第一件事 陈薇自愿从事医学科研工作。
第二件事 陈薇在“非典”疫情肆虐时研究预防“非典”的药物。
第三件事 陈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带领团队开展病毒检测与防控研究,并研制出新冠疫苗。
陈薇自愿从事医学科研工作,在“非典”疫情肆虐时研究预防“非典”的药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带领团队开展病毒检测与防控研究,并研制出新冠疫苗。
(6)示例:钟南山院士。2020年,面对突发的疫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在建议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的同时,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防疫最前线。大爱无疆,最美“逆行”,钟南山院士的所作所为,让人肃然起敬。
2.【答案】(1)C;B;A
(2)元旦的时候校园里没有挂中国国旗;吴玉章带领中国学生严肃地和校方交涉;吴玉章招呼船上的同胞向船长抗议;船长道歉并挂起了中国国旗;1904年元旦,在日本留学的吴玉章看到校园里没有悬挂中国国旗,带领中国学生和校方交涉,最终校方挂上了中国国旗;1914年元旦,吴玉章在日本的轮船上看到没有悬挂中国国旗,招呼船上的同胞向船长抗议,最终船长挂上了中国国旗。
(3)语言;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
(4)①我们在这里上学,却没有我们国家的国旗飘扬,这不算是庆祝元旦。
②我是中国人,不能眼看祖国的尊严受到伤害却视而不见。(5)C
(6)示例:吴玉章要求悬挂中国国旗是爱国的表现,他的做法说明他是一个有血性、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答案】(1)救国抱负;在美国学习;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的军事课题;钱学森克服困难;怀有救国抱负的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成为火箭技术研究及火箭推动导弹研究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克服困难回国,领导建设我国的航天事业。(2)D
(3)示例:我们每个人都要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自己所学的知识。我们要像钱学森一样,做一个严谨求实的人,在学业上要勇于开拓创新,大胆追求。
4.【答案】(1)(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通过巧妙地对对联,愤怒地斥责了八国联军。
(2)
时间 1900年 地点 北京的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
主要人物 一个自以为是“中国通”的外国人、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
事件 起因: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了北京,清政府的官员低三下四地等待外国人提出“议和”条件。经过:一个外国人在“议和会议”前企图以中国对联来羞辱中国,被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以妙对怒斥。结果:侵略者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3)聪明机智、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
(4)示例:这个外国人出的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的部首,道出了八国联军是“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俯后仰地狂笑起来。八国联军太猖狂、太嚣张了,竟然用对联羞辱中国,而这也反映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