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本节课课前准备必修一课本、基础天天练、一轮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理论)(地位; 阶段; 生产力水平. ▲ 生产关系特点; 社会组织形式);▲私有制;阶级的产生;主要矛盾; ; 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特点;▲国家的产生;(产生; ; ▲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特点;剥削的基础,方式;显著特点;主要矛盾)产生; ▲生产关系特点,生产关系建立必备条件;剥削的(基础,秘密,特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积极的,消极的) ; ▲经济危机,(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原因)▲正确看待资产阶级国家为缓和阶级矛盾而实行的一系列福利措施 主要 矛盾; 趋势▲历史条件(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创立者;▲理论基石(两大发现)▲标志《共产党宣言>>内容实践唯物史观(来源,意义)剩余价值学说(来源,意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历史趋势(由空想到科学,第一次飞跃)理论到现实---第二次飞跃)(由一国到多国-----第三次飞跃)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义发展史)第一环节:思维导图构建脉络:层层递进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由创立、再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脉络:介绍社会形态的更替,论证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站起来)思维导图构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一化三改标志党的八大最重要贡献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956年底至今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核心知识一: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 P21基本国情 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探索过程 历史结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内因:①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封建主义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不能承担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外因:④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强大起来,成为它的竞争对手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典例1】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选择复兴之路,不可能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其原因在于(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强大,但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④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制约了资产阶级统治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A核心知识一: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知识一: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心骨诞生)①成立条件:②道路探索:★a.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指导思想)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③历史意义:A、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B、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提醒】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心骨诞生)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核心知识一: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典例2】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A核心知识一: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⑵新民主主义革命①性质:②转折点:③必然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进程)【★特别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关系)④特点(三个“新”):⑤胜利标志:a、就领导权来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b、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c、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对中国: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对世界: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⑵新民主主义革命三、考点精析 讲练结合核心知识一: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典例3】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1949年10月1日,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一切前提和基础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③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D核心知识一: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3)理论结晶——毛泽东思想 P25-1①形成——“第二次结合”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②意义: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1)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创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实际毛泽东思想五四运动后第一次结合:第二次结合:核心知识一: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典例4】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就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③就领导权来说,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④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伟大民主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核心知识一: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典例5】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当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和世界形势,准确划分了整个历史时代,鲜明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正确指明了国家革命的前途和方向,进而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进行的战略思想: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②两个革命阶段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③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核心知识一: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指导思想:2.领导力量:3.革命对象:4.革命性质:5.前途方向:6.革命道路:7.革命成果:8.取胜法宝: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思想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铲除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根基。纠正: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纠正: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纠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易混易错辨析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步入了社会主义呢?起: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止: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时间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时间改什么为什么改 必然性★改造成功的意义改的实质★1.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或过渡时期) P26核心知识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P27-专家点评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核心知识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P26-1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三、考点精析 讲练结合【典例1】综合下面资料信息可知,经过“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C“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这里。”发表于1956的歌曲《小燕子》,也唱出了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①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我国逐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转变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核心知识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新的历史课题 P28-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P28-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三、考点精析 讲练结合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⑶中共八大:①历史定位及贡献: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考点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核心知识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P28-3工业建设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设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科技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核心知识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5.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意义 P28末-29一个结论一个飞跃一个理论一个肯定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①历史证实: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途和制度基础。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⑥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拓展】说明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结束。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纠正: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一化三改”。纠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纠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易混易错辨析三、考点精析 讲练结合【典例1】中共八大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①总结成绩和经验,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②结合具体国情,明确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调整社会生产关系③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坚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①错误。中共八大明确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