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作业一、单选题1.二十多年前,T村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如今变成声名远扬的“蓝富美”,转变始于渔旅融合增收发展之路。该村成立旅游“渔家乐”公司,采取“公司+渔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老房子开发成民宿。这表明该村发展的原因是( )①尊重了自然界的物质性②尊重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坚持正确认识自身资源为前提④使客观情况符合了主观的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下图漫画《搬不动的桌子》,警示我们( )①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限制③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④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标志名为“潮涌”,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太阳图形等六个元素组成,尽显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这一标志说明( )A.劳动和社会交往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观念是移入人的头脑的物质的东西 D.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4.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是( )A.中共之所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指导思想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体路径的立论前提C.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决定因素D.中共完成历史任务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5.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其发展的独特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汉字的形成与发展充分说明(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②意识的形成过程受客观因素制约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④意识产生之后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恩格斯指出,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取得木灰来作一代的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时,他们何尝关心到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土壤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呢 习近平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上论述( )①都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②都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③都认为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的破坏不可避免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开放性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一书中提到:“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这说明(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D.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8.2023年6月,为促进大连市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大连市发布通知,明确因时因势精准调整调控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动态监测分析,结合市场形势,适时调整完善限制消费政策,支持住房合理消费。大连市此举( )①以遵循房地产市场规律作为调控的前提②肯定了房产市场运动的相对性、永恒性③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发挥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促进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天选打工人”“孤勇者小孩”,是网友评出2022年热词,但是作为高二学子的我们要明白,这里的每一个词都不是空穴来风的。这些热词( )①是客观事物在组织严密的大脑中的主观映像②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的反映③源于网友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丰富的想象力④会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5月1日上午,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琼、莲莲和宸宸闪现西湖边,和游客们进行着亲密互动。莲莲从西湖的烟柳画桥、十里荷花深处走来,身姿轻盈、体态优美,全身覆盖清新自然的绿色,莲叶头饰以三潭印月为顶,以互联网为径,特色鲜明。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的形象设计体现了(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②人们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人的意识是主观性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④审美标准因人而异具有差异性和主观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3年6月,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孔子的诞生地山东曲阜尼山举办。大会聚焦“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议题,探讨人工智能所面临着的数据隐私、安全隐患、技术瓶颈、算法局限性以及社会伦理等风险挑战,在传统儒家文化与新兴数字文明的碰撞中探索人工智能的更多可能。村材料表明( )①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②真正的哲学可以超越时代,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③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特质,是对时代的正确总结和反思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B.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C.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D.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13.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促进民生福祉发展③要突破自然规律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如图是一张长短错觉图,本来一样长的两条线段现在看起来长短不一。从哲学角度来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意识是不可靠的 B.错觉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错误的意识来自人的主观意识1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人工智能是智能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它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由此可见,人工智能( )①代替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②产品设计原理源自于人类的科学思维③受控于人预设的指令并模拟人类思维过程④仿制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并提升工作效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3年2月,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经过一系列实验,首次在蚕体中鉴定到参与黄酮吸收的膜转运蛋白基因(簇),揭示了家蚕绿茧形成及茧色演化的遗传机理。该研究成果对选育和创制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新型蚕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①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正确指导实践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无不可认识之物③摆脱规律的制约,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最终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时间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刻度。1秒钟,电影放映24帧画面,蜂鸟振动翅膀55次;1分钟,登山队员攀登珠峰顶峰58.8厘米,“复兴号”前进5833米。时间创造无限可能。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的冲刺突破极限;有人砥砺前行,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辛勤耕耘。原本匀速流动的时间,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定义生命的精彩、定格历史的脉动。人们在奋斗中“定义”时间,说明时间是( )①测量事物运动的客观尺度②物质的存在方式③事物运动的主观联想④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3年1月,中国气象局印发《人工影响天气“播雨”减灾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焦推动人工影响天气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明确到2025年,基本形成规范高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多领域、多种类、全方位的人工影响天气新型工作体系。该计划的制定反映了( )①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天气,杜绝灾害发生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③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从先进的工作体系出发④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有自觉选择性和主观能动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 )①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②人工智能只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③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的感性思维,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④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而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作为社会变化的“记录仪”,年度热词、流行语蕴含着人们对自身生活、社会变化与人类发展的理性思考。“稳”“党的二十大”分别成为“汉语盘点2022”年度国内字、国内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领衔《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2年十大流行语。这表明( )①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产生的主观映象③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在会上,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房地产问题,刘鹤副总理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国家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会议的部署( )①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③体现出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④具有客观实在性,做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疫情之下,社交距离成为当下热词。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会经过空气传播。如果有感染者咳嗽、打喷嚏,就可能会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易感者吸入含病毒的飞沫后容易引发感染。社交距离越近、传染风险就越大。因此大家要坚持戴口罩、减少聚集、在公共场合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由此可见(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24.“风有信,花不候,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迎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规律是事物固有的稳定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存在的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冬季,受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日数达40至55天,出现了罕见的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持续阴雨寡照和阶段性低温天气对南方地区生产生活、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气候专家指出,南方持续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有新的关注与认识 面对恶劣天气的影响,当地政府加强防范;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服务,指导农民做好应对工作;果农们积极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材料二 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曾经是茫茫荒原 半个世纪以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重建了塞罕坝生态系统,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林学理论同塞罕坝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开展科技攻关,把造林保护和生态利用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新途径,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 (1)运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应如何认识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分析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古代,人们以神话故事表达对月亮的向往和梦想;文人雅士以诗词歌赋赞美月亮抒发情感;我们的祖先从没放弃对月球的探索:早在一千多年前,祖冲之就提出“月球交点”,并利用自己计算的天文知识,标记的日食和月食的时间,与后来实际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时间相差仅几分钟。材料二 1390年,明朝人“万户”陶成道心怀飞天之梦,身绑47个自制火箭,手持两只风筝朝着月亮进发,虽因火箭爆炸而牺牲,但其勇敢又浪漫的千古壮举,为人类探索月球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1)古人对月球的想象和探索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2)请大家从哲学角度思考:万户的飞天探月实验为什么会失败?27.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开创与拓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方法论: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相结合,坚持“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只有始终坚持这些方法论的指导,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中国发展繁荣进步创造了重要前提,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借鉴和启示。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的借鉴和启示。三、辨析题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认识到,生态保护修复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分类施策,但“自然恢复为主”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实现目标,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则需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生态重建。各地生态情况各不相同,需要修复的生态类型也不尽相同,坚持因地制宜,才能找到适合路径。与此同时,生态保护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提升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坚持“自然无为”,也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做到“积极有为”。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评述。参考答案:1.A2.D3.D4.D5.B6.B7.A8.B9.D10.B11.B12.D13.D14.B15.C16.D17.D18.B19.C20.B21.D22.A23.C24.C25.(1)①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受厄尔尼诺影响,南方持续阴雨,说明恶劣天气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面对恶劣天气,当地政府加强防范,气象部门开展专题服务,果农们纷纷自救,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南方持续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必须有新的关注与认识,说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塞罕坝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用科学精神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了林场的可持续发展。②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敢于奉献、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新途径,重建塞罕坝生态系统,造福人类。③将科学理论同塞罕坝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6.(1)古人用神话故事,诗词歌赋描写月亮,利用知识标记月食时间说明人能够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万户飞天探月的故事则启示我们人们不仅能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改造客观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2)万户飞天探月故事启示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27.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要立足自身实际,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要求树立正确意识。发展中国家只有坚持正确方法论的指导,才能在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28.①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应当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做到“自然无为”。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应当在尊重客观律基础上“积极有为”,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自然无为”,又要“积极有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