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与社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我与社会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分享暑期的经历,学生能够熟知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
2.通过探究与分享,学生能够明白社会生活的意义,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责任意识)
3.通过绘制“关系网”及讨论,学生能够掌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并在其中锻炼和发展。(健全人格)
教材分析:
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并在其中锻炼和发展。
难点:学生能够明白社会生活的意义,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分享
问题:暑期做了什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或者发生了什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通过展示教师暑期生活的照片以及教师印象深刻的事,引导学生交流分享。
二、讲授新课
感受社会生活
1.展示河北暴雨、台风、大运会、学生帮父母看店、体验田间劳作的图片。
问题:这些事情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者与我们息息相关,而有些则发生在千里之外,我们是如何了解社会生活的呢?
通过将学生回答的途径在黑板上进行分类,引出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媒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旅游、日常观察、体验生活等等。
知识点①: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补充知识点)
2.通过总结上一环节暑假生活的分享以及阅读书本p3,引导学生得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知识点②: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p3
3.通过将“幼儿与父母玩闹”的图片以及“学生打篮球”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掌握感受社会生活个人层面的意义。
通过提出问题“回想自己孩提时期是否关注如垃圾分类、社区规范停车等问题”,引导学生明白感受社会生活社会层面的意义。
通过展示金砖国家峰会、大运会首金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此刻自己是体会到了国家荣誉感、是否比曾经的自己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引导学生明白感受社会生活国家层面的意义。
知识点③:感受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p4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通过展示“六度空间理论”的相关视频,并展示马克思的理论,从而引出相关知识点。
总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P4
2.引导学生绘制以自己为中心的“关系网”,并请两位学生上台绘制自己的“关系网”,根据“关系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亲手绘制的“关系网”中,“我”分别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有不同身份?并请台上的一位同学依据问题讲解自己的“关系网”。
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P5
知识点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5
3.通过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照“关系网”对社会关系分类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
知识点⑤:社会关系的分类p5
课堂小结: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我们要积极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要在社会中成长、发展。
三、作业布置
课后背诵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①感受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