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1.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解读和交流讨论,学生能够明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2.通过对书本名句的阐释以及图片展示,学生能够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3.通过对李战江事例的讨论分析,学生能够具备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并能够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材分析: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难点:学生能够具备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并能够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狼孩”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狼孩”是“人”吗?为什么他如此的与众不同?从而引出“生物人”和“社会人”的区别,进而引出本节课知识点。二、讲授新课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通过导入环节,引出“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2.交流分享:“我们和小时候的自己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引出结论: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加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和小时候的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得出结论: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不断社会化,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3.结合书本“探究与分享”板块的相关图文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思考问题: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得出结论: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通过阅读尼里金枝的相关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在尼里金枝成长的过程中,她从社会中获得了什么?从而得出结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知识点①:人为什么离不开社会?/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p74.通过过渡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社会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人离不开社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引出下面的知识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1.通过展示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康有为《大同书》”(喜欢群居而厌恶独处,相互扶助而又相互独立,这是人之常情中所乐意的心态。)这句古文的含义,引出相关知识点。2.通过阅读思考李战江的事迹,引导学生将其事迹对应到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意义。知识点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意义。P8(分为必要性和重要性)3.根据李战江的事迹以及上一环节的思考,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知识点③: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怎么做)p8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要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将落脚点放在“做”上。但是,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作业布置:课后巩固背诵相关知识点,下节课抽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