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 我与社会 课程类型 新授课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教材分析 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框,我与社会从中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认识到随着身体的发育,智力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进而认识到“我”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我”是社会的一份子。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了各种社会关系,进而获得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社会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有的表现为内内心彷徨,举棋不定,有的表现为缺少人生目标或有目标而无法迈出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第一步,有的表现为茕茕孑立或孤芳自赏。 从八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来看,他们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不仅需要来自家庭、同伴、老师的认可,而且需要获得更丰富的社会性的存在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处于自我构建的心理关键期,对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期望的那个人?等自我建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中学生这种强大的自我建构需求,是其心理成长的迫切需要,需要我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其认识和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而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核心素养 目标 责任意识: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能够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健全人格:通过图片,回答问题,交流讨论,学生能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道德修养: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励志做未来的好建设者。学习评价设计 1、观看图片,回答问题,能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2、播放视频,给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能够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交流讨论,出示问题,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重点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难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目录,看看各单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第一节课先让学生浏览教材,对本册教材初步了解。讲授新课 任务一:自主学习:(6分钟) 课件展示自主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 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2.感受、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任务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任务三:你发现下列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任务四:思考问题并分享 ·暑假里你有哪些社会生活见闻? ·哪些事让你印象最深刻? ·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任务五:在以下情境中,我们分别与哪些人产生联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任务6:遇到以下情境时,你会如何自我介绍? 情境1:跟妈妈的同事第一次见面时 情境2:去找分发教材的老师领书时 情境3:去国外旅游介绍自己时 情境4:去村委会或者居委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 ·在社会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其他的身份角色? 任务7: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任务8:绘制社会关系网格图 ·与你发生联系的都有哪些人? ·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观看视频《中国24小时》 课件展示自主预习提纲,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并归纳 学生分享假期生活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分析情境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画图并思考问题回答 观看视频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 学生能够列举出更多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和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 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学生懂得每个人的社会身份是多样的 学生理解不同的身份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视频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社会劳动者、建设者的者的辛苦付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课堂 练习板书作业 拓展 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