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四年级上册 1.1听听声音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学 四年级上册 1.1听听声音 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听听声音》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声音章节的第1课《听听声音》,主要介绍声音的概念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培养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认识声音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的理解和实验的操作。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描绘声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平时生活中常常能听到这个东西,它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例如,可以展示一张人在唱歌的图片。
第二环节:导入新知
教师通过示范和实验,向学生展示声音的产生方式。教师可以敲击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听到不同的声音。例如,教师可以敲击铁锤和木锤,让学生比较两种敲击产生的声音的不同。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我用铁锤敲击这个桌子,你们听到声音了吗?现在我用木锤敲击一下,声音有没有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声音的变化。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敲击,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敲击产生的声音。例如,学生可以用手敲击桌子、敲击玻璃杯、敲击铃铛等,通过观察和听觉感受,总结声音的特点和产生方式。教师可以给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
- 你用手敲击桌子和敲击玻璃杯时,声音有什么不同?
- 你还能想到其他物体敲击产生的声音吗?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声音能传播到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并将学生的回答整理在黑板上,形成归纳总结。例如,学生可以说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可以传播到远处。教师可以补充说明声音也可以通过其他介质传播,如水和固体。
第五环节:拓展应用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例如:“你们能想到其他的声音传播方式吗?”或者“你们身边有哪些事物产生的声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例如,学生可以说声音也可以通过水传播,例如水滴落入水中会产生声音。学生可以分享身边的一些事物产生的声音,如电话铃声、汽车喇叭声等。
第六环节:总结复习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声音的特点。教师可以回顾归纳总结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复习实验中观察到的声音特点。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敲击不同物体
- 归纳总结声音的特点
- 声音的传播路径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讨论声音的特点和传播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在实验环节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