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面具设计制作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 这一课是设计制作课,在课程编排上改变以往只侧重面具制作技术,而更加强调了面具的文化学习,了解面具的由来、演变和历史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综合以上内容,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让他们收集有关面具的资料,了解面具的文化知识,和有关内容,在课堂上侧重讲述了面具的演变和制作,对面具的制作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还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彩色卡纸和软装饰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制作面具,通过制作、展示、体验、交流,来感受创作所带来的乐趣,从而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合作互助。(二)、教学目标:1、了解面具的由来与功能。进一步提高和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来制作面具,初步了解通过表情、色彩和造型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通过面具制作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互助的能力。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知面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参与文化传承。教学重点:面具的历史演变与制作。教学难点:怎样有效利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制作面具。教具准备:面具实物、课件学具准备:彩色纸、色卡纸、废旧物品(毛线、纽扣、金属片……)剪刀、胶水、双面胶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设计制作课充满了好奇心,但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还比较弱,还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引导。针对以上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对图片、视频、实物的观察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欣赏和模仿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制作、展示、交流来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对美术教育的兴趣。三、教法学法的分析:1、视频导入法:通过课前播放视频来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投入兴趣,使得导入及简洁又实用、及调动了兴趣又做了铺垫。2、观察发现法:观察发现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造型、思维和逻辑能力。通过对面具的观察,让学生探索、挖掘面具的艺术魅力,制作特点和造型风格,激发学生制作面具的欲望。3、演示练习法:我在演示时没有向以前,边演示变讲解,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面具的制作方法并总结面具的制作步骤,提高学生的观察、发现、探索和总结能力。4、提问法和讨论法: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法有助于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双面胶,在本节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力争达到较好的效果。课前情景创设:播放短片川剧变脸一、导入:由课前的观看视频和学生互动,提出问题,直接导入。二、讲授新课1、面具的概念2、欣赏一些中国面具和外国面具(1)、中国面具的分类和演变A、中国面具的分类:从文化类型的空间分布和传承来看,我国面具主要类型有藏面具、傩面具、百戏面具、彝族面具、萨满面具。B、面具的由来与演变a、欣赏恐怖面具b、欣赏活动场面的图片c、欣赏现代面具,了解面具的功能。(2)、欣赏外国面具从地域分布上可大致分为:非洲面具、威尼斯面具等。3、总结面具的特点:提问:这些面具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可以从色彩、造型、表情等方面说。)特点:造型独特、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表情丰富。4、播放面具制作视频(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1)、请注意:如何制作脸型 用了什么制作方法?(2)、如何把一个平面的脸型变成立体的脸型?5、探讨怎样制作面具a、如何利用对折制作眼睛、鼻子、嘴巴、眉毛?b、如何把鼻子、眼睛、嘴巴、眉毛制作成立体的?c 、欣赏老师作品并说一说制作方法。(剪贴、折叠、插接、卷、彩绘)6、回顾总结制作步骤:脸型——五官——装饰——带子7、讨论:你们组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面具?(从脸型、表情、色彩上说一下。)三、作业要求:1、以四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创作出外观独特,构思巧妙的面具。2、戴着面具展示作品并介绍制作构思。3、大家要注意安全。四、展示评价,体验成功。1、展示你们组制作的面具,介绍你们独特的构思和做法。2、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他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可以从色彩、造型、表情、制作方法等方面说。)3、面具的大小是否合适,是否易于佩戴。4、能否在面具创作中,大胆综合的运用色彩,并注意效果是否强烈,色彩搭配是否合理。5、说明选用工具、材料的理由。五、课堂小结:面具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美化了生活,但面具有时也代表虚伪,所以老师要告诉大家: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以诚相待,我们可以带着面具娱乐,但不可以戴着面具做人。六、板书设计:面具设计制作制作步骤:1、脸型2、五官3、装饰4、带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