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小小香囊传浓情》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小小香囊传浓情》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小香囊传浓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端午香囊的由来、文化内涵、演变过程及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发现香囊的丰富多样的外形、材质及不同的作用。
3.掌握用回针法缝制香袋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使学生通过自己制作香囊,感受香囊的美,体验制作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香囊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兴趣。
难点:学会用藏针法缝制香囊。
【课前准备】
PPT课件、彩色绸布(棉布)、针线、香料、剪刀、丝线。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习俗:
1.播放介绍各地端午节习俗的视频,交流:看完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儿歌,揭题导入: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传统习俗。瞧,(课件出示挂香囊的画面)漂亮吧!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内装香料,佩戴时香气扑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香囊,看看人们为什么要佩戴它吧。
二、走进香囊(说香囊)
1.出示课前调查问卷结果(预设:知道香囊并在节日收到过香囊的人越来越少)
1.你知道端午香囊吗? 知道( ) 不知道( )
2.你收到过端午香囊吗? 收到过( ) 没收到过( )
3.你做过端午香囊吗? 做过( ) 没做过( )
2.播放传统手工艺人的采访视频,初步了解端午节大人会给小孩佩戴香囊,以此来辟邪祛瘟,表达了对孩子的爱与关怀。
3.分小组阅读资料卡,进一步了解香囊的由来、传说、含义、作用、演变。
4.小组汇报交流。
5.小结:古代,人们认为香囊是辟邪之物,香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也可以用来提神。现代,香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具有防潮、防蚊、防蛀、防霉、吸湿、防感冒等不同功效。
三、亲近香囊(赏香囊)
1.小组合作探究,看一看、闻一闻、拆一拆,观察三种不同的香囊,完成学习任务单。
形状 布料材质 填充物 装饰 味道
一号香囊
二号香囊
三号香囊
2.小组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3.小结:香囊的样式各种各样,不同的填充物也有着不同的作用,有的装艾草来驱蚊防虫,有的装香料来提神醒脑,有的仅装了棉花只起装饰作用,而在疫情期间人们通过佩戴中药香囊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小小的香囊历久弥新,在现代也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制作香囊(缝香囊)
1.了解了这么多有关香囊的知识,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你想不想自己也亲手缝上一个?接下来我们自己动手试试吧。
2.问题一:做香囊需要哪些材料?
针线、剪刀、布料、香料、丝带。
3.问题二: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呢
制作过程很简单,只需三步:一填、二缝、三装饰。(播放微课视频)
4.问题三:你认为哪个步骤最有难度?(预设:缝 )
教师现场演示针法(简介藏针的特点,藏针法可以使香囊变得美观,看不出针脚。)
5.下面,让我们自己动手做做看吧!
出示制作要点:香料塞匀、针脚平整。
温馨提示:安全、卫生、互助、耐心。
6.学生开始缝制,老师巡回指导。(播放民族音乐,营造节日氛围。)
7.发现问题随机再引导。
五、赠送香囊(赠香囊)
1.佩带香囊有杀菌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赠送香囊则代表着平安吉祥和幸福。你想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送给谁 (预设:把自己做的香囊送给相亲相爱的同学朋友、辛辛苦苦工作的老师、疼你爱你的父母长辈,向他们送去你深深的谢意和温馨的祝福。)
2.总结:小小的端午香囊,在我们今天更是传递情谊的使者,承载了人们对端午民俗更深更美的祈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端午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