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4.1夯实法治基础【学习目标】政治认同: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法治观念:了解法治的要求,体会法治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 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明确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要求【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难点;理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学习过程】【温故·习新】导入: 无法治不自由2022年6月10日,唐山一女子因拒绝骚扰被人围殴。曝光视频中,一女子被反复欧打拖拽,路人劝架反被辱骂威胁。目前,9名嫌疑人已全部归案。思考:依法制裁这些违法犯罪分子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自主学习】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2、法治的要求?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一、核心词:认识法治(1)法治,意味着 , (2)法治要求实行 。 (3)法治还要求实行 。(4)法治是 的核心。二、核心词:法治中国建设(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和 。(3)全面依法治国要求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使每一部 都得到使每一个 案件都体现使每一位 都成为法治的 者(4)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 、 、 三者的有机统一。【研讨·拓展】(重难点探究)活动一:1、法治的内涵有个外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说:“我刚看完成都大运会闭幕式,忍不住被中国的成功震撼到了。更令我吃惊的是,在中国人们晚上可以自由出去玩耍。而我们这些美国人却只能待在家里,生怕出门就被抢劫。真是让人沮丧,我们这么发达的国家,现在看起来像个第三世界国家。”西方国家称中国是最安全的国家,中国的安全、有序、自由依靠什么实现? 其内涵?依靠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制与法治法制:法律、制度的总称 法治: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社会。活动二:法治的作用 材料: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出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有何重要意义。思考:法治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作用 笔记区: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①规范公民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自由,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给人尊严(对公民)②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对市场经济)③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对社会)④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对社会)⑤法治是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对世界)活动三:法治要求2022年我国共新制定法律5部,新修改法律10部。新制定的法律包括预备役人员法、黄河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5部,新修订或者修改的法律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职业教育法等10部。完善社会重要领域立法,完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正当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1)法治的前提是什么?根据材料良法的共同特征?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材料《食品安全法》毒大米、毒奶粉、毒生姜…;《反电信网络诈骗法》AI换脸诈骗、电信诈骗;材料: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重大成果。在过去5年间,民法典编纂共10次公开征求意见, 超42 万人参与提供意见,收集意见总数达102 万条。经过反复修改、精雕细琢, 形成了目前总共7 编1260 条的民法典草案。最终, 制定出了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法典。思考:有了良法是否就是法治国家?民法典立法过过程这说明了什么?如何善治?笔记区: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法治不仅要求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子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活动四:法治蓝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9月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公安机关牵头负责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履行监管主体责任,负责本行业领域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作用,依法防范、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相关帮助的违法犯罪人员,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反电信诈骗法贯彻落实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最终在印刻在每个公民的行为里。思考: 1、阅读书本,思考依法治国重要性?总目标?2、结合材料,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笔记区:依法治国的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①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踏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反馈·提炼】1.新时代是中国走向强国的时代。法治不仅是强国之源、强国之基,而且是强国的重要标志。落实法治,我们应( B )①实行良法之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政府应以事实为依据,公正行使审判权③实行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④坚持以人为本,人治与法治相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2023·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加强外来物种防控、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定。该法的表决通过( A )A.有利于以良法之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B.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理念C.体现民主立法,有效促进了公正司法D.体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3、(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回应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反诈问题。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 B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完善我国的民主制度③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④彻底杜绝电信网络诈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从人民大会堂内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到在家门口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再到网上公开征集法律草案意见建议……我国的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这说明我国( D )①公民的立法权得到切实保障 ②公民履行义务,参与民主决策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④发扬人民民主,推进科学立法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最近,AI(人工智能)翻唱在网络上爆红,最火的莫过于“AI孙燕姿”。但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AI孙燕姿”是否侵权?“AI孙燕姿”的作品有著作权吗?等等。随着AI盛行,如何尽快在法律层面制定相应规则并不断完善,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这要求在AI领域( B )A.强调严格执法,做到公正司法 B.加快立法步伐,做到有法可依C.加强行业自律,做到全民守法 D.践行公序良俗,做到良法善治6、(2023·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者废止存在违宪、非法等问题的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国务院备案审查法规规章1.1万余件。这表明( D )A.依法行政是国家监察机关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B.全国人大常委会保证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C.人民政府大力推进科学立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D.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0. 【建设法治中国】“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是直接规范和调整良法供给的重要法律,从输出端和维系端保障着立法质量。202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一审,至2023年3月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三审并表决。此次立法法的修改,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是积极应对立法领域所出现新挑战、新特点的有效回应,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1)国家制定立法法体现哪些道理?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4.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5.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促进社会进步。6、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