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题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4.3诚实守信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总课时 1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解读教材 课标要求 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单元立意 本册教材的语境是社会生活安定、文明、有序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等建立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每个人认识社会规则、学习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各种社会规范,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守时、诚信、遵守法律等。社会生活中的社会规则主要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这些不同的社会规则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学生正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既能够明白社会规则对自我、他人的约束,同时,又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也就是心目中的“我”与实际表现出来的“我”会存在差异。据此,教材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关 知识点 本课内容与八年级上册第四课尊重、礼让、诚信,九年级第五课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七年级下册生命价值等知识点相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诚实守信的作用/意义 难点:如何践行诚信学情分析 关于诚信主题,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涉及,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诚实守信。但对于诚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文明进步的作用,如何在诚信两难中遵循诚信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等,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遵守道德规范持消极态度,甚至通过违反道德规范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种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加强引导,从尊重道德规范的深层原因和社会价值角度给学生提供帮助,以不断克服和解决成长中面对的问题,在学生道德规范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引导。易错、易混点 辨析点一:是不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诚信? 辨析点二:善意的谎言算不算失信? 辨析点三:诚信与隐私是否可以共存?教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故事教学法学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学用具 教科书、导学案、教案、PPT 等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学案反馈 课前小组长检查,上课教师提问 反馈新知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以问题导入—— 思考:无人超市给居民带来了便利,想一想无人超市正常营业需要顾客具备什么品质? 提示:无人超市更需要顾客具备诚信的品质。 引出本课主题—《诚实守信》 学习目标: 1.诚信的含义? 2.诚信的地位? 3.诚实守信的作用/意义? 4.如何践行诚信? 结合社会热点现象,思考问题,初步感受诚信问题导学传授新知 第一目 <诚信无价> 探究一:诚信的含义 思考一: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行为? 提示:①小方在和朋友约定的时间内没有到达,并且并未意识到对他人的伤害,是不诚信的表现。②我们应该遵守诺言,讲信用。和朋友约定的事情一定按时做到。 思考二:什么是诚信? 提示: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思考:你还能列举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或者成语典故吗? 提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 思考:《民法典》关于诚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提示: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笔记:1.诚信的含义 1.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1.2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探究二 诚信的意义 思考:视频中爷爷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提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信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思考:张瑞敏砸冰箱事件给企业经营带来什么启示? 提示: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带来持久效益,长盛不衰。 思考:美国毁约退群,在国际社会丧失信用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笔记:2.诚实守信的意义 2.1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2.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才能塑造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2.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2.4诚信促进国家兴旺。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第二目 <践行诚信> 探究三 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思考:请你评析这个小朋友的做法。 提示:小朋友知错就改做到了践行诚信。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思考:如果你是小亮,你要不要告诉老师?为什么? 提示:要告诉老师。小明的隐私与诚信原则相悖,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在向老师说明后,需要跟小明解释诚信的重要性,获得小明的理解。 思考:你是否赞同上述同学的观点?说说理由。 提示:前两个观点不赞同。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信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既恪守诚信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例如,帮助朋友隐瞒考试作弊的情况,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体现。当医生面对晚期病人时可以对其说些“善意的谎言”。第三个观点正确。 思考:当“诚信”遇到“隐私”我们该如何做?以上讨论中我们获得哪些启示? 提示:运用诚信智慧。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思考: 个人诚信记录的重要性? 提示: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思考:刘某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提示: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思考:老赖会受到哪些惩罚? 提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笔记:3.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3.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他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结合课堂素材,从生活中实例入手,让学生认识理解 从学生的基础积累入手,让学生理解诚信含义 观看视频,并结合自身实际理解诚信对个人的影响 结合海尔的事迹,认识诚信对企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素材,深刻感受诚信对国家的影响 教师通过问题步步引导,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认识诚信的复杂性 通过案例和国家政策要求,让学生知道如何践行诚信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组绘制 梳理知识 列出知识结构教师: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回顾知识,宏观把握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思维塑造正确的三观课堂检测拓展升华 思考:如何将诚信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板书展示 诚实守信课后作业 报纸教后反思 优点:缺点: 总结不足,提升自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