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13导体和绝缘体 课时 1 总课时 总第:13 日期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等。预习要求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一、导入新课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二、教学新课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等等。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他的工作原理。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1、教师引导:我们平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等。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三、课堂总结教后记(第 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