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导课堂”教学框架 备课人:课 题:11.衣食住行的变化 课时: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A类:通过看图或相关视频,列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B类:通过讨论和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C类: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重难点 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程难以理解。预学设计 学生分组材料:衣食住行的图片卡一套,石磨、迷你擀面杖、大米、电动粉碎机。教师材料:古代人生活和现代人生活的相关视频。教师个性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第一板块 活动三:调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科技发明。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一般发现不了科技产品对B常生活的影响,因为他们楚最新科技产品的“原住民”,他们享 受着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和舒适,但不知道生活本来不是这样子的。而他们家里的长辈,尤其是 祖辈在短短几十年间,各种科技发明不断地提高了他们 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 此,让孩子们回家问问长辈,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一方面让儿童学会一种接触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 途径;另一方面,调用家庭资源,由家里的长辈来解说 对自己家里生活改变最大、最重要的科技发明,最具说 服力。每个孩子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信息、分享信息, 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学过程:设计相关的调查表,让学生回家向家长调查:什么是对自己生活影响最大的重要发明并说明理由。列出几种科技产品,如手机、冰箱、洗衣机、煤气灶、电磁炉等,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商量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商量,家里最需要更换的一件家用电器或用品是什么,并说明理由。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这项调查不要有固定的答案,每户人家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提出改变最大的一项科技发明。注意前后对比,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己家里生活的影响。第二板块活动四: 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了解米粉可以做成哪些食品。设汁意图:用四种工具将大米碾成米粉,既有工具的科技含量不同,也让学生体会使用不同工具的感觉。而碾米的目的是导向其用途,可以做成学生熟悉的米粉制品。教学过程:让学生先后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碾碎的顺序是研钵(擀面杖)、石磨和电磨,让学生在分别用不同工具 碾米的过程中,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第三板块组织观看磨豆腐、舂米或榨油的视频,了解原始农业的一些技艺,以及现代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效和方便。让学生介绍当地的米粉食品,体现对家乡的关注。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学生通常更喜欢体验古代的工具,因此可以让学生使用古代工具,教师操作现代工具。使用电动粉碎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特别注意安全。一般情况下,由教师操作比较适宜,或由教师帮助学生来操作。准备资源:石磨、研钵、擀面杖、粉碎机等工具。磨豆腐的视频、《舌尖上的中国》视频。第四板块自主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