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导课堂”教学框架 备课人:课 题:像工程师那样 课时:1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A类:能动手动脑,设计出满足一定需求的气球小车,并向同伴展示。B类:初步了解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C类:通过设计小车和阅读汽车发展简史,初步激发发明创造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预学设计 学生分组材料:纸、笔;上节课装上轮子的小车、气球、吸管、胶带、打气筒等。教师个性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第一板块 活动一: 读图、看光盘视频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了解 150年来更多日用生活产品的变化。设计意图:先以汽车为例,让儿童知道今天的汽车不是从来如 此,而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再看150年来更多的日用生活产品变化的视频,意在让学生通过更多案例的了解,意识到工程师设计的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过程:除了汽车和光盘上的案例,还可以让儿童说说他们知道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变化,如玩具、洗衣服工具等。资源准备:电子教材中的汽车发展史视频。第二板块活动二:设计以空气为动力的小车。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空气动力小车,让儿童经历一个设计的全过程,重点指导全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问题、设计、展示。通过分析“怎样用气球让小车动起来”和“怎样让小车尽可能跑得远”这两个问题,认识到工程技术领域的问题多和“怎么办”和“怎样会更好”有关。通过让儿童想办法把气球粘到小车顶,想办法让气出得慢一点、时间长一点,以便让小车跑得远一点,达到领会“设计”的基本含义(先想后做,不要一上来就动手)的目的。通过展示自己做的小车,经历电子教材中表达和接受他人评议的过程,体会互动交流,听取他人意见的好处。第三板块教学过程:可以利用第4单元已经做好的手动小车。不要急于求成,作为最后一个单元,可以为儿童的创造性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通过比赛,让学生分析跑得较远的小车获胜的可能原因,继续改进自己的小车。资源准备:电子教材中未来交通的视频等。第四板块自主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