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8.认识固体 课时 2—1 总课时 总第:13 日期教学目标 1.认识到固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 2.理解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也是固体。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愿意分享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1.观察、认识身边的固体物质。 2.培养学生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来完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难点 探究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是否是固体。教学准备 纱巾、羽毛、食盐、面粉预习要求 每组3份拼搭积木;托盘,黑芝麻、白芝麻、直尺、两个塑料杯;小鸭、小熊玩偶。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一、猜一猜,初步认识固体,并寻找教室内的固体物品 1.谈话:这里有两个瓶子(不透明),瓶子里分别装着什么呢?不可以打开看,可以摇晃瓶子,你能猜出来吗?(学生通过摇晃发现了区别,能猜出部分特征。) 2.问:打开盖子,把手伸进去摸一摸是什么感觉,能抓起来吗?它们有什么区别?请你描述一下。(学生体验,发现一个瓶子里的像是水,湿湿的,抓不起来;而另一个瓶子里的是球形的东西,硬硬的能抓起来。) 3.谈话:把它们分别倒出来,倒在准备好的透明的容器里。(师生共同揭开真相:一个是流下来的水,一个是滚出来的玻璃球。) 4.小结:关于水,我们很熟悉,像水这一类物体,我们称之为液体;像玻璃球这一类物体,我们则称之为固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一起认识固体。(出示课题) 5.寻找教室内的固体物品。那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固体呢? (PPT出示图片)(学生一一列举,说明理由,有疑义的暂时保留) 二、通过判断纱巾,羽毛,面粉,食盐是否是固体,揭示固体的共同特征。 1.谈话:看来大家已经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固体,下面老师就要考一考大家,这些物体是不是固体?(PPT出示出示纱巾的图片,教师拿起纱巾展示)纱巾是不是固体?(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引出探究问题:刚才很多同学在说明理由这一部分遇到了困难,那到底怎样的物体是固体呢? 3.揭示固体的特征(教师出示玻璃杯、足球、银杏叶、石狮子图片)它们是固体吗?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点? 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分别是圆柱、球体、扇形,狮子形状的。 师:那他们的形状容易改变吗? 生1:不容易。 师:我们称之为有确定的形状(板书:有确定的形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些不同? 生2:大小不同。 师:科学上我们把物体的大小称为体积(板书:体积)。 生3:他们有轻有重。 师:轻重不同说的是质量。(注意重量与质量的区分)(板书:质量) (如果学生提到了颜色这个特征,举反例:玻璃杯无色透明) 师:所以,固体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生4: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师: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纱巾是固体吗?理由呢? 生5:纱巾是固体,因为它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师:(PPT出示羽毛的图片,教师拿起羽毛展示)羽毛是固体吗?(学生回答) 师:看来呀,像纱巾、羽毛这样很轻很薄的物体,也是固体。 (PPT出示食盐的图片,教师拿起装有食盐的烧杯)食盐是固体吗?(学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说食盐有确定的形状,如果我将烧杯中的食盐倒入培养皿,它们的形状会不会改变?其实呀,食盐的形状是指一个食盐小颗粒的形状,(PPT出示食盐颗粒的图片)这就是放大后的食盐颗粒,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正方体。 师:所以食盐也是有确定形状的固体。 师:那面粉是不是固体? 生:面粉是固体,因为它有确定的形状,有质量,有体积。 师:食盐、面粉虽然细小,但它们也是固体。 三.填好记录单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因此,无论是纱巾、面粉,还是食盐,他们都属于固体。要想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不能只从大小,形状上判断。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是固体,进一步加深对固体的认识。 引导学生填写好活动记录单。 【板书设计】 认识固体 有确定的形状 共同特征 体积 质量教 后 记 (第 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