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9.认识液体 课时 3—2 总课时 总第:16 日期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关于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轻重等性质。 2.合作探究,进一步探究液体的性质 3.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教学重点 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气味、轻重、粘稠度、体积等方面的性质差异。教学难点 认识并体验液体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质。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牛奶、水、食用油、蜂蜜、烧杯、量筒、天平、等。预习要求 沙漏、火柴、香、牛奶、水、食用油、蜂蜜、烧杯、托盘、抹布等。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活动:测量液体的体积 今天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合作探究,进一步探究液体的性质。 1.师:在科学上,我们使用量筒或者量杯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量筒。请大家仔细观察,量筒上都有什么? 生:有刻度,有数字,有英文字母。 师:这个英文字母ml表示毫升,毫升是一个体积单位。这个数字表示量程和单位,表示一次最多测量500毫升的液体。 师:如果没有标注量程,我们又怎么知道量筒最多测多少呢? 生:可以看最高处的数值。 师:那这个量筒最少测多少呢?(50毫升) 师:对。孩子们你们看,这里还有一些刻度,你知道一个大格表示多少毫升吗?(50毫升) 师:每一大格里面还有很多小格,一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我们来数一数。(10个) 师:每一小格又表示多少毫升?(5毫升) 师:(出示量筒)怎样正确使用量筒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播放视频) 师:谁再来说一说使用量筒要注意什么? 生: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2.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出保持水平。 2.师:明白了吗?好,那咱们现在来量一量这些液体的体积是多少。记得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如果液体洒落桌面,请用毛巾擦拭干净。开始! 3.教师巡视指导。 4.师:都测量完了,咱们来听一听你们量出的结果。 学生汇报: 5.师:通过刚刚的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 师:你真是一位小科学家。 二.活动:观察比较液体的粘稠度 1.师:孩子们,你们刚刚测量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哪一种液体测量起来比较麻烦? 生:蜂蜜。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蜂蜜很黏,流得慢。 2.师:哦,也就是说这些液体的粘稠度和流动速度也不一样。咱们来进行一场比赛,看看这四种液体谁流动得快,谁流动得慢? 师:怎样才能比较他们流动的快慢呢? 生:我们可以做液体流的快慢的比赛。 师:在做液体流的快慢的比赛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生:液体的要一样多。 生:要同时开始流。 3.师:你认为哪种液体会流的比较快,哪种液体流的比较慢呢为什么? 学生猜测。 师:你们的猜测对吗?咱们还得通过实验来验证才行。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下实验材料,有托盘,水槽,和相同体积的四种液体,待会咱们每个组的四个同学合作实验,让这些液体同时从起点流向终点,同时请大家记录下实验结果。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谁跑得最快?谁最慢? 生:水最快,蜂蜜最慢。 师:为什么蜂蜜最慢呢? 生:因为蜂蜜很粘,粘稠度最高。 师:哦……蜂蜜的流得最慢,粘稠度最高,那就说明粘稠度越高的液体流动速度越慢,粘稠度越低的物体流动速度越快。 6.师:孩子们,想一想:如果我们选用的蜂蜜比今天的还要粘稠得多,你觉得会怎么样? 生:流得更慢。 师:如果它都粘稠得都流动不了了,那它还是液体吗? 生:不是。 师:正是因为蜂蜜粘稠(ppt),所以生产厂家在蜂蜜包装上标注的都是蜂蜜的质量。孩子们,蜂蜜有质量,其他液体也有质量吗? 生:有。 三.活动:比较液体的质量 1.师:这些液体的质量相同吗? 生:不同。 师:咱们在天平上比一比,让相同体积的水和油来玩跷跷板的游戏,看看它们谁轻?谁重呢? 2.师:(介绍天平)孩子们,这是天平,咱们在使用之前需要将这个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使横梁平衡。然后咱们将同体积的水和油分别放在天平两端的托盘里。 师:谁愿意来做质量检测员呢?(找2个人)观测一下,里面有多少毫升? 生:50毫升。 师:都是50毫升,也就是体积相等。现在请这两位同学同时将两种液体放在天平的两端。其他孩子认真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3.学生到台前操作,老师指导。 4.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水的质量更重。水有质量,食用油也有质量,液体都有确定的质量。孩子们,液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却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这是液体的共同性质,几乎每一种液体都同时具备这些性质。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通过多种方法探究了液体的性质,其实要想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就是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研究。希望大家在以后学习中,多动脑,运用各种方法去研究科学,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对于不认识的液体千万不要随意研究,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教 后 记 (第 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