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1.把盐放到水里2-2 (表格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1.把盐放到水里2-2 (表格教案)

资源简介

课 题 11.把盐放到水里 课时 2—2 总课时 总第:20 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学会用蒸发的方法分解水中的溶解物。 2.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3.能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水里的物体分离开来。 4.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能测量一定量的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 2.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教学难点 知道物质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记录单,烧杯,勺子,酒精灯,放有土、石子、树叶、树枝的盐水
预习要求 刷子、黑卡纸、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发现了加快盐在水里溶解的主要方法是(生答:加热、搅拌)如果要溶解大块的奶片、冰糖等可溶物,还可以用到(生答:研碎)的方法。 二、小组实验,探究“溶解度” 1.播放微课,研究盐的溶解度 师:课后呀,爱提问的XX同学问老师:如果往烧杯里不停的加盐,不停的搅拌,会怎样? 生猜测。 师:猜对了吗?让我们眼见为实。这位同学在家自己进行了研究,大家请看(幻灯播放微课视频) 小结:他用实验告诉我们:在常温下,100毫升水里大约能溶解36克的盐,也可以说盐的溶解度大约是36克。可见,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 科学就需要像XX同学一样敢想好问勤探索,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好奇宝宝,更要想办法去解决你的好奇问题,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小组实验,对比溶解度 (1)师:好奇宝宝们,你们也想亲自测一测这些物体的溶解度吗?(PPT出示白糖、味精、小苏打) 阅读实验提示: ①每小组选择一种可溶物进行测量。 ②每次加一小勺(大约2克)搅拌到完全溶解后再次加入。 ③当溶解的很慢时,半勺半勺地加(半勺大约是1克)当无法再溶解时停止加。 ④计算这杯水溶解了多少克。 (2)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论,师及时统计。 小结: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三、想方设法,继续溶解 1.师提问:沉在水底无法溶解的这些物质,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继续溶解呢? 2.生:加热、加水…… 3.验证:师用酒精灯现场加热水;生选一代表加水继续搅拌。 4.小结 四、结合生活,学习“分离” (一)学习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有个叫小聪的好奇宝宝在家也做了把盐放进水里的实验,可不巧的是,他把家里所有的食盐都用完了,妈妈炒菜时发现没盐了,爱动脑的小聪有想办法把盐从水里分离了出来,你能猜到小聪是怎么做的吗?(生试猜) 2.观看视频,激发思维 师:让老师给你一些提示(播放视频:海水晒盐) 小组讨论分离盐的方法。 小结:用蒸发的方法能分解出水中的盐。 3.小组实验,眼见为实 那你们刚才溶解在水中的白糖、味精等,也能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来吗? 生分组把浓白糖水、浓味精水、浓苏打水刷在一张黑纸上,然瓶口后放在阳光下晒。(下节科学课交流) (二)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一杯有土、沙子、树叶、树枝的盐水。 师提问:这杯盐水,也可以直接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干净的食盐吗?(生:不能) 师提问:要怎么办才能快速的把土、沙子、树叶、树枝这些不溶物从水中分离出来呢? 2.根据经验,交流想法。 3.分组操作,自制过滤器 阅读过滤的方法和步骤: ①将矿泉水瓶的瓶口剪下,给瓶盖打孔。 ②将瓶口倒置,在瓶口塞一团脱脂棉。依次放入干净的沙子、小石子、棉球,再把它倒扣在瓶身中,制成一个过滤器。 ③把泥水缓缓倒进自制的过滤器中,比较过滤前后的水。 4.汇报现象,交流小结。 小结:要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自来水厂的水出水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 (三)知识提升,课堂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蒸发和过滤的方法,你们还能说一说吗? 五、知识提升,课堂延伸 1.同学们,把盐放进水里,我们做了好多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2.这节课,大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收获满满,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其实,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藏在我们身边,等待你去发现、去探索。孩子们,让我们做个生活有心人,相信你会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板书设计】 11.把盐放到水里 溶解有限度 可溶解----蒸发100ml水 分离 溶解量不同 不溶物----过滤
教 后 记 (第 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