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9.2增强生命的韧性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1.对应的课程标准总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2.对应的学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健全人格的内容,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3.对应的学习主题及内容要求: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中,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
(二)课标解读
1.学什么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
2.学到什么程度课标在认知维度上对学生提出了“认识”“正确看待”“具备能力”的要求。
(1)以理服人: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挫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能够正确看待挫折。
(2)知行合一:通过分析张家诚的材料,小组讨论,能够总结出战胜挫折的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写出自己向挫折宣战的计划书,增强战胜挫折、迎接挑战的能力。
3.怎么学
(1)主题情境教学:以真实主题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活动化—活动系列化,让学生在情境中,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在感悟中正确对待挫折,以实际行动战胜挫折。
(2)学习方式多样化: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增强生命的韧性》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本框题由“生活难免有挫折”和“发掘生命的力量”两目组成。第一目“生活难免有挫折”主要包括挫折的含义及挫折的积极消极影响。第二目“发掘生命的力量”主要学习战胜挫折的方法,从而学会挖掘自己生命中的力量,增强战胜挫折、迎接挑战的能力。本课时在第四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一节课《守护生命》的内容,并为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旨在引导学生能客观分析挫折逆境,找到有效的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析挫折逆境,找到有效的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
学情分析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通过之前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的学习,已明确了我们要怎样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增强生命的韧性做好了铺垫。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大大小小的挫折,并有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策略经验: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材料、小组合作、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新学:知识:什么是挫折?挫折的影响有哪些?怎样增强生命的韧性、战胜挫折?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课堂活动,分析问题,小组交流等,深入浅出的理解学习。
3、障碍分析:障碍点:有的学生虽然表示要战胜挫折,但在实际的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会选择逃避或者消沉下去。原因: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乏一定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当遇到比较大的挫折时容易选择逃避。四、差异分析:部分学生已预习了本节课内容,并做好勾画,了解了挫折的影响和战胜挫折的方
法,且在生活中能主动战胜挫折;而有的学生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学生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之间存在差异,可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合作训练。、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男孩故事”材料和分享自己经历挫折的感受,能够总结出挫折的含义及人们对挫折的认识不同、态度不同。
2.通过唇枪舌战活动,能够结合具体事例概括出挫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正确看待挫折。
3.通过分析张家诚的材料,小组讨论,能够总结出战胜挫折的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写出自己向挫折宣战的计划书,增强战胜挫折、迎接挑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掘生命的力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突破措施:通过分析张家诚的材料,小组讨论,能够总结出战胜挫折的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写出自己向挫折宣战的计划书突破。
“生活难免有挫折”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有的学生虽然表示要战胜挫折,但在实际的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会选择逃避或者消沉下去。
突破措施:通过唇枪舌战活动,能够结合具体事例概括出挫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正确看待挫折。
课程资源
1.独臂少年张家诚不同人生阶段的故事
2.国家战胜挫折的图片
3.代表不同人生的图片
教学思想
1.通过设计课时真实性情境总任务,启发学生有目标的进行学习,通过课时真实性情境总任务的成果展示,实现从道德与法治问题入手,分解成不同的子任务,学生完成各项子任务后解决现实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从而实现闭环。同时,也能检测学生课堂成果,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落实教学评助一致性的教学思想。
2.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向挫折宣战计划书、教师及时点拨评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增强战胜挫折、迎接挑战的能力。
3.通过交流式评价、论述式评价的方式检测学生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基于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体验、讨论与分析中提升能力。使用“独臂篮球少年张家诚”的案例一例到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学会战胜挫折。
2.探究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成员们为驱动任务共同合作,总结答案。
3.信息化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希沃白板手机投屏,实现教学内容清晰、直观。
教学工具:多媒体、希沃白板、粉笔、黑板、向挫折宣战计划书
教学评价
1.交流式评价:
(1)自己经历过哪些挫折?当时的感受如何?
(2)前面同学说的这个挫折对你来说是挫折吗?为什么?
2.论述式评价:以小组为单位,用具体事例说明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班级内开展唇枪舌战的小辩论。
3.论述式评价:分析并讨论张家诚战胜挫折的方法,小组选出代表展示。
4.论述式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撰写并展示《向挫折宣战计划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活思维(环节一)
教学内容情景导入——人生之舟
1.多媒体出示两幅大海和帆船的的图片,一幅风平浪静,一幅波涛汹涌,问“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做一艘帆船,哪幅图更能代表我们的人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人生难免有挫折。学生活动浏览图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内容
2.多媒体出示课时总任务人生难免有挫折,请盘点自己近期遇到的难以战胜的挫折,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份《向挫折宣战计划书》,并认真执行。
设计意图:通过课时任务的设计,启发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提出道德与法治问题,本节课围绕课时任务展开学习,利用学习内容完成课时任务,从而实现闭环设计的整体思路。学生活动阅读课时总任务,并思考计划书该如何撰写。
二、合作探究·深化思维(环节二)
教学内容活动引领——认识挫折(对应目标 1)
男孩的故事——播放 “男孩的故事”(文字+音频)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分享交流,总结出挫折的含义和不同人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学生活动
浏览男孩的故事,思考问题,班内分享。
男孩的故事2006年,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在外玩耍时,一场无情的意外发生了,他的一只胳膊被机器绞断,永远失去了右臂。醒来后,看到右边空荡荡的衣袖,他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评价任务一 思考 ①.男孩遇到了什么?②.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当时的感受如何?前面同学所说的挫折对你来说是挫折吗?猜测故事的结尾。
问题预设与补救措施问题预设:学生不能够总结出不同的人对挫折的认识不同态度也不同。
补救措施: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拨评价,对没有回答出来的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问题总结: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教学内容活动引领——感悟挫折(对应目标 2)
唇枪舌战
(1)播放独臂篮球男孩张家诚视频;
(2)结合具体事例说明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开展辩论。
设计意图:通过张家诚的视频和辩论,能够正确认识挫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正确对待挫折。
学生活动
1.观看张家诚的视频;
2.小组讨论,用具体事例说明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开展辩论。评价任务二正反方进行辩论,并进行辩论总结。
问题预设与补救措施问题预设:学生不能用学科术语总结出挫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补救措施:教师及时点拨评价,并进行补充、引导,总结出挫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问题总结:挫折有消极影响,会让我们产生失落等负面情绪,容易消沉,甚至作出不恰当的行为;挫折也有积极影响,得意时,挫折让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学内容活动引领——战胜挫折(对应目标
3)独臂篮球少年张家诚逆袭人生(音频+材料展示)张家诚是怎样逆袭人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和讨论张家诚的事迹,总结出战胜挫折的方法,学习张家诚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生活动1.阅读张家诚的事迹材料;
2.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张家诚是怎样战胜挫折的,小组代表展示。
评价任务三小组代表展示张家诚战胜挫折的方法。
问题预设与补救措施问题预设:学生不能根据材料全面分析张家诚战胜挫折的方法。
补救措施:教师及时点拨评价,并进行补充、引导,总结出张家诚战胜挫折的方法。
问题总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增强自己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掌握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培养某方面的兴趣等;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
教学内容活动引领——《向挫折宣战计划书》(对应目标 3)
回扣课时总任务,完成《向挫折宣战计划书》多媒体再次出示课时总任务设计意图:通过课时总任务的完成,评价学生的课堂成果,实现本节课的闭环设计。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落实教学评助的一致性原则。学生活动写一份《向挫折宣战计划书》,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评价任务三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份《向挫折宣战计划书》,学以致用,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课堂小结·构建网络(环节三)
教学内容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四、情感升华·外化于行
教学内容
多媒体出示张家诚在家里打篮球、在学校打篮球、走出山村、成为正式运动员四幅图片,总结张家诚战胜挫折实现了“我的梦”;多媒体再出示我们国家遇到的汶川地震、千里雾霾、特大暴雨、新冠疫情四幅图片,总结国家也遇到过许多挫折,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战胜了挫折,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师:每一名有梦想的时代少年都应该勇敢地战胜挫折实现我的小梦想助推国家大梦想中国梦的实现
生:在挫折面前,即使受了伤,也不让泪水遮住脸,潇洒地甩甩头,仍旧笑语连绵。追梦的道路上,纵然千难万险,为了梦想,我们仍然扬帆远航!
设计意图:通过张家诚战胜挫折实现“我的梦”升华到国家战胜挫折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战胜挫折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使命感。
学生活动齐读寄语
作业布置
1.基础性作业:识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挫折的影响。怎样战胜挫折?)
2.提高性作业:根据《向挫折宣战计划书》,以挫折为题写一份演讲稿。
3.拓展性作业:与父母一起完善《向挫折宣战计划书》,并让父母监督自己认真执行。
教学反思
本课时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探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在整节课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展现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写《向挫折宣战计划书》这一环节运用所学内容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真正地做到了坚持问题导向、学以致用,解决了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用张家诚事例一例到底,使整节课整体性强,前后联系紧密,而且过渡到国家战胜挫折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最后的教师寄语和大海帆船的图片与课堂开始的导入环节相呼应,学生感情得到了再次升华。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在感悟挫折的辩论环节没有按照正式辩论赛的流程进行,今后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正式辩论赛的流程,开展正式辩论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