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科版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章节的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主要介绍了制作简单的小乐器的方法。通过制作小乐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制作简单小乐器的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制作小乐器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并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喜欢动手制作。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制作小乐器吗?有没有制作过小乐器的经验?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小乐器,如简易吉他、口哨、拇指琴等。- 展示一张简易吉他的图片,并解释吉他是如何通过弦的振动产生声音的。- 展示一个口哨,并解释口哨是如何通过气流的振动产生声音的。2.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声音。- 举例说明:当我们弹吉他的琴弦时,琴弦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举例说明:当我们吹口哨时,口哨内部的空气被气流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的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第三环节:制作小乐器1. 分发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如纸板、橡皮筋、竹子等。- 举例说明:我们可以使用纸板制作简易吉他,橡皮筋可以作为琴弦,竹子可以作为吉他的颈部。2. 指导学生按照指导书或示范制作自己的小乐器,如简易吉他或口哨。- 示范制作简易吉他:将橡皮筋固定在纸板两端,用竹子固定在纸板上方作为吉他的颈部。- 示范制作口哨:将一小段竹子削尖,用刀子在竹子的一侧切割一个小孔。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进和设计。- 提示学生可以尝试调节橡皮筋的紧度,或在纸板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第四环节:小组展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展示。2. 让代表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并演奏一段简单的音乐。- 举例说明:学生可以用手指弹奏简易吉他的琴弦,或者用口吹口哨演奏一段简单的曲调。3.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评价和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 举例说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问代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或者表扬代表的创意设计。第五环节:总结归纳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小乐器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提问:你们觉得制作小乐器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学到了什么?六、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的振动制作我的小乐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小乐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学生积极参与制作过程,展示了自己的小乐器并分享了制作心得。然而,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下次教学可以增加更多的示范和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制作小乐器的方法。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声音的其他特性和应用,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知识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